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為何香港文化人不再談論北上?

http://www.CRNTT.com   2013-08-26 08:32:58  


  中評社北京8月26日訊/大家日前登載嚴飛的文章《為何香港文化人不再去談論北上?》,文章說,今天香港文化和文化人的本土性之強,幾乎是前所未有的。香港新一代文化人的定位,內地已不再是一個很強的參考點,大家也不再去談論北上。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變化。

  2008年的時候,香港文化圈發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梁文道在《明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一個最後一代香港文化人的告白》文章,指出香港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漠視,香港人對人文藝術的冷淡,都促使他愈發將自己的工作重心轉移到內地,因為那裡有更良好的創意環境,理性的觀念受到尊重。梁更是在結尾一針見血地發問,現時“是到了我們這一代該認真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了:走,還是不走?走,不是因為不感激香港養育我啟蒙我的恩德,而是出道近20年了,我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再為這個地方付出。我們‘最後一代香港文化人’可以做的,就是走出香港”。

  不得不承認,2008年前後的香港,整個文化圈的生態是十分凋敝的,不僅有小書店老板被所心愛的讀書砸死的凄涼,也有無休止的世代紛爭在喧鬧。很多本土的文化人開始反思,覺得自己的文化市場是在大陸,留守香港只會孤獨的死去,於是紛紛選擇北上,希冀在內地拓展出另一片天空。

  一方面,他們可以在《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新京報》等諸多內地媒體上獲得更廣泛的關注,哪怕再小眾的話題也有市場,讀者數量得到成百上千倍的擴大,其所帶來的影響力自然不是狹小的香港可以相提並論;另一方面,內地多元的社會形態無時無刻不在提供新鮮的話題和素材,現實的生活比小說都要精彩,很容易激發出一股冒險家的精神,點燃起新的創作熱情。

  以文學創作為例。香港社會的文學空間小於內地,他們更加封閉。封閉有兩層含義,一是指空間上的局促和有限。我有一次在香港書展上和一位出版社的朋友聊天,討論香港為何難以產生一流的作家。他提出了一種解釋,就是香港人的視野和想象力因囿於城市空間和居住空間的雙重束縛,而難以產生出超越城市主題的作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