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金牌教輔”是怎樣煉成的

http://www.CRNTT.com   2013-11-25 13:48:10  


 
  “80後”李勤(化名)已工作多年,至今在家裡保留著學生時代的《一課一練》數學版。比起布娃娃、玻璃彈子這樣純懷舊系的紀念品,《一課一練》還有些實用價值——做題解悶。

  李勤從事的是文字工作,閑暇時做做數學題是最好的消遣,她的愛好和馬克思很像,據說這位革命偉人寫《資本論》疲乏時,也喜歡做幾道數學題“換換腦子”。

  “以前用的《一課一練》上還有一些題空著沒做,我想書扔了多可惜,沒事就翻出來做著玩,我特別喜歡做三角幾何題,可以訓練發散性思維。”李勤說。在眾多當年的教輔中她只留下《一課一練》,因為這上面的題目不偏門。她最反感“劍走偏鋒”的題目,出題者純粹為炫技,奔著考倒學生追加難度系數,一道題做下來身心俱疲。

  近來傳出高考各學科將調整比重的消息,網絡上立刻一面倒呼籲“數學滾出高考”,愛做數學題的李勤和王凱凱似乎很異類,但他們都覺得數學非常重要,只是大量粗制濫造的教輔逼著學生重複做相同類型的數學題,磨滅了對數學的興趣,也沒心思發掘數學的美感。

  而題型扎實的《一課一練》就像是教輔中的“小清新”,很對學生的路子。《一課一練》系列現在共有109本,每年碼洋兩三千萬,每年總印數在100多萬册。在新華書店排行榜上,單品種《一課一練》一直名列前茅,賣教輔的民營小書店也都有《一課一練》,近幾年拓展網上銷售渠道,在當當、卓越和京東上都可以買到《一課一練》。“雖然銷售渠道比過去多,但還會賣斷貨。”華東師大出版社社長王焰說。

書商“標配”

  《一課一練》最早推出是在1993年,當時上海在進行第一期課程改革試點,給教輔市場刮了陣東風。上海獲得了單獨命題地方高考的權利,市場上很需要針對上海教材和上海考卷的教輔,而學生的選擇很少。

  大部分學校採用的教輔是從美國引進的“AB卷”模式,編寫者設計A、B兩套題型和難度相仿的試卷,學生用A卷測試時做錯的題目,可以在B卷上找同類型的題鞏固練習。當時很少有緊跟課程的同步類教輔,學完一課想要夯實基礎的學生,感覺教材上寥寥幾道習題“吃不飽”,卻找不到其他題目“墊饑”。

  華東師大出版社編輯王少如看准這個市場,採用當時比較時髦的“編、印、發”一條龍的方式,拉起一個班子做《一課一練》。他從聯繫作者、組稿到編輯都一手包辦,自己騎著黃魚車把印好的書往圖書批發市場拉。

  《一課一練》就像沙漠裡的甘霖,很快在市場上聲名鵲起。1999年,華東師大出版社決定集合全社資源將《一課一練》這個品牌做大。各個學科編輯室認領自己的科目,由社裡的編輯策劃組稿,精心組織人員編纂。

  最初《一課一練》是“斷碼”產品,只覆蓋小學和初中幾個年級的語數外三個學科,後來增加了初中物理、化學,經過不斷修訂,補全一到十二年級全部學科。

  一系列改革短時間就將《一課一練》的聲勢拱上了頂峰。2000年前後,《一課一練》銷量最高達到200多萬册,不少學科接近人手一册。

  那時《一課一練》是大大小小書商的“標配”,經常賣斷貨,為了拿貨,書商要和出版社發行人員拉關係。

  “《一課一練》最緊俏時,一卡車書送到圖書批發市場,貨剛卸下來,門一開,書商衝進來,直接往書堆上一坐說‘這堆歸我!你們別搶!’場面混亂要出動保安維持現場秩序。”華東師大出版社社長王焰回憶。

  這個故事還有另一個版本,一屁股坐在書堆上的是出版社的發行員。據說她押著書到了市場,看到一群書商往裡衝,急得坐在書堆上嚷嚷,你們都別搶,拿貨付現金,誰也不能賒。

  無論是哪個版本,一套書有這樣的“牛氣”,還是很值得驕傲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