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兩岸關係如何才可合情理安排

http://www.CRNTT.com   2014-02-08 09:00:19  


兩岸政治關係合情合理安排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  
  中評社北京2月8日訊/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教授、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博士研究生芮鵬在《中國評論》月刊2月號發表專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的合情合理安排問題》,作者認為:“兩岸和平統一必須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要持續穩步推進,就必須在發展中逐步解決影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障礙。但是,解決兩岸之間懸而未決的政治問題必須審時度勢,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與兩岸和平統一的戰略目標背道而馳。要處理好這一問題,我們首先要對兩岸政治關係現狀作出準確的解讀,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與時俱進、合情合理地做好兩岸關係和台灣涉外事務政治安排調整問題。”文章內容如下: 

   兩岸政治關係的存量性質 

  兩岸同屬一個國家是海峽兩岸關係的邏輯起點。無論從歷史、法理還是政治現實來說,領土和主權意義上的一個中國至今沒有分裂。換言之,國家意義上的一個中國是現狀,不須刻意追求領土和主權意義上的統一,我們需要的是維護和強化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事實。 

  目前台灣方面對於兩岸關係政治現況的認知存在兩個錯誤認知: 

  第一,有些人堅持“中華民國”仍然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站在台灣方面的政治立場,我們理解他們的這一立場。但在國家的內政和外交現實中,這一主張在絕大多數的場合併不被人們認可。在兩岸之間交往的場合,不宜簡單地要求對方承認己方為國家,或輕易使用己方堅持的“國號”。 

  “中華民國”曾經是代表“主權獨立的國家中國”的中央政府符號,這一符號曾經得到廣泛的承認,這是歷史事實。但是,自從1949年起,代表中國的中央政府事實上已經發生更迭,中國共產黨推翻舊中國,建立新中國,實際上是推翻了當年代表中國的“中華民國”政府,並不是成立一個獨立於中國之外的一個新的主權國家,經過22年的努力,這一政治事實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新中國政府的代表取代舊中國政府的代表取得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 

  在近現代史中,中國共產黨建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或其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如同1912年“中華民國”取代大清帝國一樣,是中國國家內部的政權更迭,也有人稱之為朝代更替或政府更迭,並非領土與主權的再造,更不是分裂為兩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中國共產黨在人民支持下推翻國民黨統治,建立新中國政府,這個“新中國”雖然不再沿用“中華民國”國號,改而採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是以革命的手段實現中央政府更迭和國號變更,從新中國政府的憲法規定來看,國家的領土、人民、主權指涉範圍仍然完全重疊。 

  由於國內外因素的交互作用,這種政權更迭並不完全徹底,結果造成了至今存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中華民國”政權在敵對和競爭中並存的政治殘局。兩岸雙方的敵對關係在法理上尚未結束,因而兩岸之間處於“零和”的敵對或對立狀態。根據劉國深提出的“國家球體理論”,海峽兩岸兩個對立中的政權在中國國內仍然處於競爭狀態,在目前國際政治現實中,兩者以背靠背的空間與場合代表中國,形成了事實上的“一體兩面”關係,但並不存在“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①換言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中華民國”政權並非“國與國”關係,而是同一國家內部兩個大小實力懸殊的對立政權關係。因此,在海峽兩岸之間,不存在“國與國”的問題,也不適合討論“主權”問題,實際上是政權關係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