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王張會具歷史意義 但無須過度膨脹

http://www.CRNTT.com   2014-02-10 08:13:44  


  
  但若“王張會”缺少了公開宣示認同“一中”這項核心元素,最後的結果也將以“三無”收尾。一,“王張會”僅限國台辦與“陸委會”的兩岸事務主管部門之間,僅是個案,其他公權力部門無此改變。二、“王張會”與體現兩岸互不否認治權無關。 

  至於台灣海基會、大陸海協會協商談判功能,我們認為不受影響,不會改變。 

  換言之,兩岸在馬英九上任後的交流,以及19項協議都是建立在認同“兩岸同屬一中”的基礎上,馬政府若連公開宣示認同“一中”都辦不到,兩岸關係就很難有大進展,達到馬英九所稱的“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程度,乃至發展到兩岸領導人的會晤。這把能推進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鑰匙就在馬英九手上,王郁琦登陸所發表的談話將是重要指標。 

  台灣寄望兩岸領導人能在APEC會晤,沒有得到大陸方面正面回應,重點也在馬政府的表態。從大陸的角度,如果“一中”、“反台獨”都不能公開談,難不成兩岸是兩個國家?想一起到如APEC同台,若是這樣還有什麼可以談的。馬政府很難一邊寄望透過以兩岸關係拉抬台灣經濟、為低迷的民調輸血,在主權定位上又被綠營牽制,畏縮不敢前進。 

  “王張會”的歷史意義不容否定,台灣方面過度膨脹其功能,似可不必。兩岸關係從1949年到現在,任何一項進展都是點線面的結合,從沒有單點突破,一飛衝天的可能,王郁琦如果揹著立法院、民進黨的紅線去大陸會晤張志軍,整個訪問結果現在即可預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