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蔡逸儒:動蕩過後的台灣

http://www.CRNTT.com   2014-04-17 09:44:29  


蔡逸儒
  中評社北京4月17日訊/台灣中國文化大學中山所教授蔡逸儒今天在聯合早報撰文《動蕩過後的台灣》指出:台灣24天的騷動雖過,但這次街頭動蕩的本質到底是學運或社運?是溝通不足還是權力鬥爭?是反對黑箱作業還是統獨之爭?是反對服貿、爭取民主還是逢馬、逢中必反?是政治問題還是法律問題?是追求世代正義還是兩條路線的鬥爭?以及民進黨在事前、事中、事後扮演的角色,王金平所發生的作用,馬英九政府的應對,外國政府的觀點等等全部值得分析。

  經過24天的騷動之後,抗議群眾基本上退出盤踞多時的立法院,台北初見平靜,但事情是否就會如此平順落幕,大家可別抱著一廂情願的童靄性樂觀,未來不但馬王、朝野、兩岸都還有得鬥的,所求未遂、已遂(要看從哪個角度來看),但意氣風發、自我膨脹的群眾是否就會如此全面解散也還是個未知之數,4月11日晚間果然又見群眾包圍警察分局,如果馬英九政府還是不能嚴正執法,再拿不出正確的因應對策,後遺症及擴散效應恐怕將會逐一顯現出來。未來台灣的社會動蕩將可預見,而且很可能成為常態性的發展趨勢。
 
  於此,許多民眾不禁要問,這次街頭動蕩的本質到底是學運或社運,是溝通不足還是權力鬥爭,是反對黑箱作業還是統獨之爭,是反對服貿、爭取民主還是逢馬、逢中必反,是政治問題還是法律問題,是追求世代正義還是兩條路線的鬥爭,而民進黨在其中,事前、事中、事後扮演的角色,王金平所發生的作用,馬英九政府的應對,外國政府的觀點等等全部值得分析。
 
  大家不要只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而忽略了問題的本質,只有對台灣日來的動蕩情勢做出一個專業性、有深度、全面的判斷與定位後,才能決定未來究竟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因應對策。
 
  當然,事情的全貌應該不是單純的一分為二,絕對的黑白,各種因素可能都兼而有之,但這次的動蕩情事除了有遠因、近因、導火線之外,總會有幾個重要原因,必定有一個最核心的關鍵因素。因此,難免有人懷疑,是不是有些特定的所謂群眾領袖打著一些表面上無害、純屬正當的要求,以分進合擊的方式,有意配合特定的政黨與政治人物在進行政治鬥爭,他們反對的其實不是黑箱作業、在意的不全是溝通不足,要求的不是單純的分享權力,而實際上是一場經過包裝後的政治及統獨鬥爭。這是不是一場打著民主訴求反對民主體制的民主內戰,值得大家深思。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