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擴大消費難在何處

http://www.CRNTT.com   2014-07-07 09:56:46  


 
  文章表示,從上述影響消費的因素來看,相對較難的因素有:一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難。收入分配不公是影響居民消費的重要因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喊了多年,但至今未取得預期的進展,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核心的原因是既得利益阻礙較大,改革的決心和力度不夠。國民收入包括政府收入、企業收入和居民收入三大部分,前兩者與居民收入是此消彼長的關係。在中國目前的體制下,三者之間博弈居民是能力最弱的,因而居民收入增長相對較慢。1992年—2005 年,企業(包括金融部門)占國民可支配總收入的比重從11.7%上升到20%,上升了8.3 個百分點;政府占國民可支配總收入的比重先降後升,2005 年為20.5%,與1992 年接近;居民占國民可支配總收入的比重從68.3%下降到59.4%,下降了8.9 個百分點。同時,2013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達3.03倍,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為0.473,超過了國際公認的0.4的“警戒線”。

  二是降低稅費負擔難。稅費是對居民收入的一種扣減,對消費影響既大又直接。稅費改革可以說一直伴隨著改革開放整個進程,但由於中國政府主導經濟的體制沒變,日益龐大的官僚機構和隊伍、大規模的政府投資需要巨大的稅費來支撐,因此稅費負擔至今仍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2013年數據顯示,中國公共財政收入達到12.9萬億元,占當年GDP的22.7%,人均宏觀稅負接近萬元。

  三是抑制通脹水平難。通貨膨脹即貨幣貶值,也是對居民收入的一種扣除,對消費影響巨大。當貨幣日益縮水,居民消費則日益謹慎。由於CPI只主要反映了居民日常消費品(主要是農產品)的價格變化,隨著人們支出結構日益向住房、汽車、教育等大額消費品傾斜,必須更多地用貨幣發行量(如M2)、資產價格(特別是房價)來反映真實的通脹水平。M2餘額從2000年末的13.5萬億元快速升到2013年末的110.65萬億元,M2占GDP的比重從2000年的136%提高到2013年的195%,而美國不到70%。2005年以來,部分一線城市的房價漲了10倍左右。

  四是提高全民福利保障水平難。各種福利保障對居民消費形成強大的支撐,福利保障越好,居民就無後顧之憂,就越敢消費。福利保障水平取決於福利保障制度的安排。福利保障制度的實質是政府與居民之間、不同居民之間的利益分配。由於中國政府較強勢,在財政支出安排上,福利保障支出比重長期偏低。目前西方國家政府財政收入大約有40%以上支出於社會保障,如加上教育,則接近60%。與中國同等收入水平的國家用於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教育三方面支出占政府總支出的比重約為50%左右。而中國“十一五”期間社會保障支出占政府財政支出比重僅10%左右,加上教育也沒有超過20%。

  此外,還有保障消費者財產權和消費權不到位,也影響了居民的消費水平。特別是農民和農民集體的土地產權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保障,大大減少了農民的財產性收入,抑制了廣大農民的消費。

  文章提出,破解擴大消費之難需要採取以下三個層次的對策。

  第一個層次:增加居民收入,使居民有能力消費。大力發展就業崗位創造能力強的服務業,推進人本城鎮化,增加就業,提高家庭總收入;貫徹落實“十二五”規劃,實施收入倍增計劃;大規模減稅,控制通脹,減少對居民收入的扣除。

  第二個層次:推進相關改革,使居民敢於消費。加快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勞動報酬占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大力推進住房、醫療、養老等福利保障制度改革,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提高保障水平,消除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著力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第三個層次:增加新商品供給,擴大消費者的選擇範圍。運用供給經濟學的思路,推進技術進步,開發各種新產品和新服務,為消費者提供豐富多彩的可選擇的消費品。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