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春節三大習俗的形成:年夜飯 守歲 壓歲錢

http://www.CRNTT.com   2015-02-18 08:52:13  


  中評社北京2月18日訊/在長達數千年的春節習俗演變過程中,春節食俗有著漫長而複雜的變化。到了明清時期,由於生產力水平沒有大的變化,春節食俗才完善和固定下來。 

  從正月十二開始,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吃元宵,看煙花,熱鬧非凡

  中國人的春節習俗,除了年三十看春晚這一現代化氣息較濃的事情,大多都是經歷了數百年甚至兩千年的歲月沉澱。很多習俗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儘管有些會有點牽強附會,但仍可見其歷史漫長。

  漢代之前,由於歷法等原因,春節的日期並不統一。一直到漢武帝太初元年,才開始把農歷(即夏歷)正月定為歲首,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歷紀年,於是把公歷1月1日定為“元旦”,把農歷正月初一稱為“春節”。

  而有關春節的習俗,大多數成熟於宋代。“宋代是一個很典型的市民社會,習俗又是一種市民文化特質濃厚的儀式。”河南省民俗學會副會長孟憲明先生說,很多過年的習俗發展到宋代,產生了一個質的變化,基本進入了成熟階段。

  如果說宋代是中國人春節習俗的成熟期,那明清就是春節習俗的定型期。大多數習俗就是在這個階段基本成型,並延續至今的。

  過春節一個很重要的習俗就是拜年。拜年這個習俗據說是從正旦朝會中演變而來。最早是大臣們初一跑到金鑾殿給皇上朝拜,高喊“皇上吉祥”之類。後來大家覺得這種祝福方式不錯,下殿之後,大臣們之間也互相拜個年,再後來就變成了全民共拜。

  宋代流行的是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類似現在的賀年卡拜年。到了明清時期,拜年這種習俗逐漸成熟,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述:“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於門……”

  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增加了“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帽餘譚》中說:“京師於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敦鄉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

  進入電子時代後,手機短信拜年一度火爆一時。進入網絡時代後,QQ拜年、微信拜年又成為新興的拜年方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