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兒子眼里的李光耀

http://www.CRNTT.com   2015-03-24 10:24:15  


 
  “他曾告訴客人,我們無時無刻都在熒光屏上。”
 
  因為父親是總理,所以家里每逢大選或補選,總是人來人往。“我們的家就變成了競選總部。”
 
  讓李總理印象特別深刻的少年回憶,是1963年選舉前隨父親走訪新加坡所有選區,接觸本地各個地方和不同階層的人。
 
  “現在我去某個地方,總是想起當年是完全另外一個環境。當時的山芭區是陋屋,今天已經是組屋區。真的是滄海桑田。”
 
  李總理表示,會想從政,部分原因是因為成長時受到那個時代的感召。
 
  “我成長的那幾年,剛好是新加坡建國前後幾年。是動蕩的年頭,社會正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我追蹤報章上的報道,在學校里也跟朋友討論時事……無形中,潛移默化地,我們吸收了那個時代的潮流和大趨向,被那個潮流帶動。”
 
  被詢及是否曾經與父親意見不合時,李總理表示,年輕時非常遵從父親的意見,隨著年紀增長,父子關係變得比較平衡。
 
  他分享了患癌時的一段經歷。當年新加坡中央醫院已安排好醫生為他進行治療,李光耀卻提議再找個中醫看看。總理起初擔心多一個中醫診斷,可能會使治療變得更複雜,但最終還是順從父意。幸好這位來自中國的中醫,對於診斷和治療的觀點與主治醫生一致,李光耀也就同意讓李總理接受院方安排的治療。
 
父子在家以華語溝通
 
  李光耀認為母語是維繫文化的語言,因此把三個孩子都送進華校,並要孩子從小在家里用華語和他交談,和母親交談時才用英語,直到孩子們高中畢業。
 
  李總理說,他和弟弟妹妹進了華校之後,華語講得比父親流利,但父親還是堅持用華語與他們溝通,一方面是為了給自己練習的機會,另一方面是為了讓孩子們有個講華語的家庭環境。
 
  李總理記得有一年,全家到馬來西亞福隆港度假。雖然是在度假,但李光耀不想中斷華文的學習,便把當地的小學華文教師請到別墅來給他上課。父親這種做事認真,即使度假也不停止學習或工作的精神,在李顯龍成長過程中留下深刻印象。
 
  他說:“如果他不是我的父親,我可能也不是現在的我。他待人處事的方式,他的使命感,讓我印象最深刻。你看著他,便知道如果你也有機會做他做的事,你也應該盡力而為。”

  李顯龍認為,父親認真對待國務,並不是因為這是總理的職責,而是憑著一份對國家和人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李總理說:“他覺得新加坡是他的責任,新加坡是他拼搏出來的,他有責任照顧好新加坡人,要替他們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並啟迪國人做出超越他們想象的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