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周小柯:離開大陸台灣經濟轉型或成政治口號

http://www.CRNTT.com   2016-08-16 00:14:20  


北京聯合大學台研院講師周小柯。(中評社 杜博強攝)
  中評社北京8月16日電(記者 杜博強 實習記者 史聖園)北京聯合大學台研院講師周小柯日前在京台學者共研會發言時表示,台灣收入增長緩慢導致的需求不足是經濟低迷的主因,而來自大陸的需求對台灣經濟尤其是金融危機以來的台灣經濟起到了支撐作用。蔡政府的區域經濟整合政策短期內無法提振島內需求,技術層面的轉型存在不確定性,如果再不能抓住大陸的市場機遇,將很可能讓經濟轉型成為口號式的政治工具。

  台灣經濟以2001年為界分為兩個階段

  周小柯首先回顧了台灣經濟結構轉型的歷程。他認為,台灣的經濟結構轉型問題並不是一個新話題,之前台灣的經濟一直在轉型。20世紀80年代到現在,台灣的經濟大體上可以以2001年為界線分成兩個階段。
從產業結構看,2001年之前,台灣經濟以“經濟服務化”為目標,朝服務業發展。以實際GDP來核算,服務業的比重在2001年已經達到了73.27%。第二階段是產業高端化,以電子資訊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發展比較迅速,在整個產業中起到帶動高端化發展的態勢。但目前為止,從整個結構來看不能認為高端化已經成功,而只是在電子資訊領域取得了一些成就。電子資訊工業在整個GDP生產總值中占比持續攀升,占2014年製造業總產值的48.11%,將近半壁江山。

  從需求結構來看,2001年也是轉折點。2001年之前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比較明顯的主要是民間消費,之後則是進出口貿易。

  從就業結構來看,2001年之前,服務業所占的比例快速擴大,但2001年之後,就業結構基本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2002—2008年陳水扁當政期間,農業所占的就業比例在下降,在進入馬英九時代之後,農業比例就穩定在非常低的2%。在此基礎上,通過經濟要素資源從效率比較低的農業部門向非農部門轉移的提升經濟的手段基本沒有空間。

  消費及投資需求不振是島內經濟低迷主因

  周小柯指出, 2001年之後島內消費及投資需求不振是台灣經濟減速乃至持續低迷的根本原因。雖然台灣淨出口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抵減了內需不振的影響,並支撐了台灣以資訊電子為代表的高科技製造業的發展,但現有的模式並沒有帶動台灣產業轉型的成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