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評分析:一中各表是求異存同 非求同存異

http://www.CRNTT.com   2017-08-19 00:12:00  


即將就任國民黨主席的吳敦義(中評社資料照)
  中評社北京8月19日電(記者 束沐分析報道)國民黨全代會明天即將召開,如無意外,吳敦義版的兩岸論述將以新政綱的形式獲得全代會通過,成為中國國民黨在今後一段時期的兩岸政策主軸。由於政綱草案已經對外公布,其兩岸關係部分的一些論述、用詞均被外界放大檢視,也面臨島內外不少批評之聲。

  眾所周知,由於吳版兩岸論述替換掉了洪秀柱時期“和平政綱”中的一些關鍵內容,再加上他選前一些涉及兩岸的爭議言論,近段時間以來,吳敦義的兩岸立場頗受質疑。不過,也有不少幫吳敦義緩頰的聲音,如認為吳敦義立場一致經得起時間考驗、不要太在意其選舉語言、現階段兩岸論述主要著眼於奪回政權等等。

  然而,吳的一系列澄清並沒有平複輿論對他的疑慮。最近,新黨主席郁慕明表示,擔憂國民黨也要搞“去中國化”,批評國民黨新版政綱中提及“不統”,放言與國民黨再度“分手”。對此,吳敦義仍然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作為回應。該報道經過大陸網絡媒體轉載後,一位大陸網民在留言跟帖區評論道:吳強調“各表”是“求異存同的行為”。

  這一觀點可謂“突破盲腸”,點中了要害。“求同存異”與“求異存同”看似都有“同”和“異”,但兩者所代表的精神內涵完全不同。顧名思義,“求同存異”的重點在於“求同”也就是“同”,而“求異存同”的重點在於“求異”也就是“異”。因此,一旦從“求同存異”變為“求異存同”,這意味著“同”淪為了幌子和包裝,“異”才是重點。

  1992年,兩岸兩會香港會談秉持了求同存異的精神,這一點甚至連民進黨當局都不會否認,不過民進黨當局始終回避或模糊“同”的實質內涵是“兩岸同屬一中”,這是造成一年來兩岸僵局與對峙的關鍵。1992年雙方在確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同時,擱置了一個中國政治涵義的分歧,這才有了“九二共識”。因此,去年11月洪秀柱在北京“習洪會”上“求一中原則之同,存一中涵義之異”的表述是比較清楚、客觀的。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