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台灣難於出現“特朗普”現象

http://www.CRNTT.com   2017-08-27 00:09:56  


 
  特朗普是一個主要從事內需產業的商人,存在決定了他的價值選擇意識,換言之,他之所以能在選前高舉“美國優先”大旗,發誓要為美國奪回因全球化流失的就業機會,選後則左拳重擊TPP,右拳打向NAFTA,與他的事業沒有全球化生產網路體系的路徑依賴不無關係。當然,這並非意味著內需產業背景的人一定都是反全球化的,但特朗普這樣的人恐怕很難會出自“微軟”、“波音”或“蘋果”等這類全球化公司。

  如果說特朗普的價值選擇偏好僅是微觀層面的問題,宏觀層面的問題則是美國在全球化過程中的得失問題。自1980年個人電腦問世標誌著人類社會進入IT時代以來,在資訊電腦、半導體到互聯網、物聯網等的發展過程中,雖然美國一直執技術之牛耳,在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方面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但隨著國際產業鏈模組化分工,生產外包和服務外包的興起,使生產製造和某些設計環節脫離傳統意義的垂直整合,形成跨越全球的虛擬整合。隨之一些工作機會轉移到了低成本的地區,觸及到了美國勞工階層的根本利益,進而使得美國在全球化問題上出現社會分裂,特朗普無非是在社會分裂中選擇了反全球化一邊,並且具備了這種選擇所需要的背景而已。

  台灣為何不可能出現特朗普式的領導人

  回到台灣的現實中來,近年來,經濟民生不景氣,兩岸關係持續惡化,政治人物爭鬥不已,致使台灣社會中充斥著一種對未來的茫然,想變和求變的思緒與世界政治時尚的結合,輿論目光很自然地就投注到工商界的明星大佬身上,期待有台灣的特朗普來“推陳出新”。對此,我們認為台灣不是不可能出現一位商人背景的領導人,但是不可能出現特朗普式的領導人,亦即不會出現一位高舉反全球化旗幟的具有商人背景的領導人,這是本文的核心觀點,支撐這個觀點的依據依然是“產業特性決定企業家的價值選擇”。

  企業家產生於特定經濟環境之中,台灣經濟從宏觀層面言是外向型經濟,亦即島外資源和市場是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條件。全球化有助於外向型經濟發展,這已不僅是個理論概念,而是一個被台灣經濟發展過程所證明了的事實。在這樣一種經濟背景之下,台灣的主導產業也是高度國際化的。由於島內市場規模的有限性,台灣的主導產業在不同時期有所不同,如1970-1980年代20年裡,家電、紡織服裝及運動器材等是主導產業,而1990年代至今,諮詢電腦、半導體等取而代之成為主導產業,但不論產業結構發生什麼變化,不變的是其主導產業與國際市場都有著密切聯繫;換言之,全球化的經濟秩序對於台灣經濟而言是不能變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