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台灣當前政治困境與身份迷思

http://www.CRNTT.com   2017-12-19 00:07:04  


 
  2、本土意識的概念偷換

  必須注意的是,“本土意識”的抬頭與“身份認同”的缺失是絕對分不開的,一定程度上正是由於“身份認同”的缺失與迷茫,才造就了“本土意識”的抬頭;而“本土意識”的快速演進又進一步淡化了本已模糊的“身份認同”。方今之台灣政客,言必稱台灣價值、行必法台灣利益,似乎非如此不能彰顯自身之“正確定位”。更重要的是,自李登輝時代起,“台灣意識”一直在被人為賦予諸多的政治意味並最終向“台獨意識”的方向轉變。

  2002年1月13日,時任台領導人的陳水扁宣佈在現行“護照”封面加注“TAIWAN”字樣以區別於大陸護照;2006年2月27日,亦是陳水扁在其第二任任期時宣佈廢除國統會與國統綱領;2007年7月21日,陳水扁當局的教育部門再次公佈一項所謂“教科書不當用詞檢核計劃”,將5000多個與“中國”相關的詞彙刪除;可以說民進黨的推進、國民黨的搖擺、媒體的追捧與社會的縱容,正是“台灣意識”從地域化的“本土意識”向地區化的“國家意識”邁進的關鍵所在。短短30年,“中國”與“中華民族”已從蔣經國先生時代的基本認知與標準變成了當今台灣朝野與社會的“過街老鼠”。

  而馬英九在2008年以反台獨為口號高票當選領導人,卻在之後的任期內宣揚不統不獨,維持現狀的“第三條路”,同時在糾正“去中國化”該當強硬之時卻又過度懦弱。

  早在2010年9月1日,台灣《今日新聞》即曾刊發知名媒體人南方朔先生的評論“現在台灣的最大問題,就是政治領袖‘假冒’的問題十分嚴重,而馬英九就是變色龍。馬在選黨主席時,罵王金平是台獨,因為黨內選舉要靠深藍黨員的支持,罵就表現得非常反台獨;選上黨主席後,大選不能僅靠深藍選民,因此馬又主張台獨是一個選項”,因此他認為“馬英九的主張隨著選民而變化,自己永遠沒有能力,或不敢領導選民,這就是台灣今天的危機”。

  由此可見,台灣地區“本土意識”的抬頭已極為嚴重,與顯性的“法理台獨”相較,如此般隱形的“天然台獨”更值得我們警惕。

  3、“台灣主體意識”的興起

  事實上,自90年代起,兩岸經貿交流迅速展開,台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性也與日俱增之時起,李登輝政權為抗拒兩岸經濟體系的融合併預防未來可能的兩岸和平統一,不斷強調台灣的自主性、“獨立”性與主體性,試圖將“台灣意識”快速向“台獨意識”方向推進,並將之命名為“台灣主體意識”。2000年陳水扁政權執政後,更是通過李登輝組織“台獨”學者以“提升台灣的主體意識,確立對台灣‘國家’的認同”為由編撰“願景.台灣”系列書籍,宗旨就是“提升台灣的主體意識,確立對台灣‘國家’的認同”。其中一本書《台灣主體性的建構》,由李永熾、李喬、莊萬春、郭生玉等撰寫,提出台灣“切離中國,獨自走自己的主體之路”,強調“台灣意識逐漸取代中國意識,成為台灣民意的主流”,“台灣要主體化、一體化,必須‘去外來化’”。同時該書認為1990年後,台灣經過政權的“本土化”、制度的“民主化”,逐漸形成有別於中國大陸的新制度與新政權,人民有了新的生活方式,帶來了新的價值觀,“台灣主體意識”就是這時候萌芽起來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