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台籍學者李豪傑語中評:人才在大陸都有機會

http://www.CRNTT.com   2018-02-20 00:12:24  


李豪傑。(中評社 黃文杰攝)
  中評社桃園2月20日電(記者 黃文杰)台灣第一批取得大陸高校教師證,已在大陸發展近20年的吉林體育學院運動健康技術學院院長李豪傑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在台灣一流的人才,特別是是台灣的國際級一流人才,在大陸還是一流人才。在台灣一流偏下的人才,在大陸的人口比例下,可能就不入流。不過他說,在台灣不入流,或沒有達到一定程度的行業或個人,到大陸不見得就沒機會,因爲大陸的市場規模、發展階段與台灣不同。

  李豪傑,1973年生,台北出生、桃園長大,台灣體育學院運動保健系理學士、體育研究所管理組體育碩士,畢業後先擔任軍方桃園總醫院骨科暨運動醫學中心運動防護師,兼任台灣運動防護學會創會副秘書長。2001年赴大陸攻讀北京體育大學體育人文社會學博士,2004年拿到博士學位後,應聘到北京中央財經大學任教,可能是台灣最早一批拿到高校教師證的台灣人。

  在大陸任職的李豪傑歷任北京中央財經大學體育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兼副院長、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兼院長教學顧問與教務處長,北京奧運、廣州亞運,都躬逢其盛。參與世界運動防護聯合會、世界華人體育管理協會,以及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等多個學術組織的運作。
 
  李豪傑告訴中評社,他現在回想,雖然大陸教師薪資不高,當年副教授兼副院長的年薪才7萬2千人民幣,還沒有五險一金、不提供宿舍,待遇比大陸的博士同事還低。這些年平均下來也比在台灣時的薪水低,但若沒有去大陸讀書、教書,可能沒有機會登上國際舞台,沒有機會發揮專長。2007年出席在日本早稻田大學舉辦的亞洲體育管理協會年會,自己作爲執委會的貴賓出席,而台灣體大的碩士班同學,甚至一些老師都是一般發表者。他澄清,說這些話不是驕傲,而是早在十年前,“大陸就是這樣格局與機遇”。
 
  他說,當年在台灣推動“運動防護”制度化,發現從美國學來的“運動防護師”體系在台灣卻是備受壓抑、難以落實,覺得困惑所以才離鄉背井、拋家棄子的赴北京求學,至今台灣運動防護專業發展仍然艱困。
 
  李豪傑說,以台灣SBL(超級籃球聯賽)與體育署的約用運動防護員爲例,大學畢業月薪水台幣3、4萬元,即便碩士畢業,工作九年也不到5萬。而在大陸培養的大專三年制運動防護畢業生,兩三年運動隊工作經歷,然後在體育產業相關領域工作,學生半開玩笑的說:不太努力的一個月也有2萬人民幣收入。也有學生創業開運動防護工作室與健身俱樂部,目前都已經發展出連鎖店體系。從實力上,台灣培養的運動防護理學士應該高於大陸的運動防護大專生,但是環境差異也就造成專業發展的差距。
 
  他分析,在台灣的國際級或大陸稀缺的特殊領域是一流人才,在大陸基本還是一流人才。但若是一般領域是一流人才,到了大陸,因為大陸人多競爭也多,有可能淪爲二流人才,甚至不入流。

  李豪傑對中評社解釋,但在台灣“不入流”,不見得到大陸就沒機會,在台灣或許沒有達到一定程度的行業或個人,到大陸不見得就沒機會,重點是要有“特異功能”,也就是比別人更擅長的能力。在台灣可能沒有環境給你發揮,換到大陸就可能不一樣,因爲大陸的市場規模、發展階段與台灣不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