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王海良答中評:面對美方挑釁做好戰略判斷

http://www.CRNTT.com   2018-03-25 00:59:43  


王海良
  中評社北京3月25日電(記者 臧涵)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王海良昨日接受中評社採訪時表示,美國對中國發起的“攻擊”行動遠不止雙邊貿易戰,還有政治挑釁和軍事挑釁,最近的突出表現就是簽署《台旅法》和美艦進入我南海島礁周邊水域。

  王海良表示,美方還會有進一步的挑釁行動,因為美國政界和戰略界不會滿足於對中國打“直拳”和“刺拳”,還會打“擺拳”和“勾拳”,即動用一切手段的“組合拳”。

 對此,王海良建議,中國不必慌張,不能動搖戰略定力,更不用回到“深挖洞、廣積糧”的狀態,而是要採取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基本應對之策。

  “美國特朗普政府終於開了對華貿易戰第一槍,我們雖不感到震驚,但還是難以接受美方的這一莽撞舉動。不接受不是辦法,接招需要辦法,對醞釀已久的對華貿易戰我們多少是有應對辦法的,包括直接報復,也可以訴求於世貿組織的裁決。”王海良說。

  不過,他認為,美國對中國發起的“攻擊”行動遠不止雙邊貿易戰,還有政治挑釁和軍事挑釁,最近的突出表現就是簽署《台旅法》和美艦進入我南海島礁周邊水域,相信美方還會有進一步的挑釁行動,因為美國政界和戰略界不會滿足於對中國打“直拳”和“刺拳”,還會打“擺拳”和“勾拳”,即動用一切手段的“組合拳”。

  王海良解釋說,第一,從美方的行動方式看,已完全把中國當成了主要戰略競爭對手,單一的手段不能滿足“攻擊”的需要,而多種手段一起上是美國擅長的,也就是所謂的“工具箱”模式;第二,從美方的醞釀過程看,針對中國的“反制”方略絕非始於特朗普上台,而是近年來一直進行的事情,對華貿易戰、炮製《台旅法》、南海干預行動等都不是特朗普政府的創作品,而是它適時使用的工具,它們真正的創作者或者說始作俑者是美國的政界和戰略界,而推動這一創作的力量是美國面對中國高速發展態勢而產生的普遍恐慌;第三,從美方的實施人選看,特朗普找了兩個新“高手”——富有攻擊傾向和經驗的蓬佩奧和博爾頓,當然也可以說是兩個“打手”,因為這哼哈二將主張對華強硬,博爾頓更是在台灣問題上提出過很冒險的主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