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潘兆民語中評:大陸經濟影響力改變台青認同

http://www.CRNTT.com   2018-04-07 00:08:53  


為了春假假期安排,東海大學在3月31日補課,禮拜六的校園難得看到上課的學生。(中評社 林谷隆攝)
 
  潘兆民強調,長期以來,台灣民眾在觀念塑造上,“國家認同”上是趨向兩極,認同台灣與認同中國是相當對立的觀念衝突。當然,如此衝突性調查結果,勢必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進程與前景產生衝擊性影響。

  潘兆民告訴中評社,近期的調查卻發生歷史性的變化,2018年3月《遠見雜誌》公佈了一份民調,回答有關“認為大陸對台友善與否”的問題時,外界認為有“天然獨”傾向的18至29歲的年輕人卻發生明顯的變化,認為大陸友善為40.8%,是所有年齡層中最高的族群;認為大陸不友善為39.8%,則是所有年齡層中最低的。

  潘兆民認為,依據民調顯示,自從中國大陸以單邊方式提出“三中一青”,“一代一線”等對台戰略設想,緊接著是一連串惠台措施,上述經濟誘因,對於台灣青年的政治認同,出現重大變化,是否互為“因果”,非常值得關心兩岸議題的學者關注。

  潘兆民提到,更為關鍵的議題是在回答“如果有機會,您願不願意去大陸發展,包括投資、工作、或求學?”問題時,這些18至29歲的年輕人,有願意赴陸工作所占的比例,盡然是最高者,將近六成(59.6%)願意到大陸發展。

  潘兆民說,在回答“會因惠台新政而增加赴大陸發展意願”時,18至29歲的年輕人也是最高的,達到61.6%。此外,回答蔡政府“面對31項惠台措施的因應能力有沒有信心”時,高達68.5%的台灣民眾表示沒有信心。這是否意味著一再教化台灣青年視大陸為非我族類的觀念塑造,正受到前所未有的經濟決定論的衝擊。

  潘兆民認為,藉由兩岸青年交流,可能使台灣青年對中國大陸的經濟繁榮產生好感,以及被惠台政策吸引,例如台灣學生赴大陸交流,大陸一般會招待食宿,做到“賓至如歸”,交流確能化解部分青年對大陸先入為主的偏見,也確能改善部分對中共的嫌惡。

  潘兆民向中評社說,交流亦能加深對對岸經濟社會發展的印象,甚至因此願意前往大陸發展而重設原有的生涯規劃;最後,交流亦可充分展現接待雙方的友善熱情,形構雙方持續互動的溝通管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