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林毅夫:中美應通過對話化解僵局

http://www.CRNTT.com   2018-11-04 00:12:39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
  中評社香港11月4日電(記者 張心怡)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日前出席由團結香港基金主辦的“中華大講堂”時指出,美國徵收中國產品進口關稅,最多只會加速製造業遷移至其他成本較高的國家和地區,加大美國的貿易逆差,美國消費者反而需要付出更高昂的費用購買產品。他亦表示,中國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的潛力足,國內市場大,利用好國內經濟的回旋空間,未來中國經濟有望維持6.5%左右的中高速增長目標。

  “特朗普政府指責中國是美國貿易逆差的根源並不正確,開征中國產品的進口關稅,無助改善美國的貿易逆差和就業職位,頂多只會加速製造業由中國遷移至其他地方,加大美國對這些國家的貿易逆差,消費者也將需要付出更高昂的費用,購買這些產品。”林毅夫說,貿易是互惠雙贏,期望兩國政府能夠透過對話磋商,化解目前的貿易僵局。

  林毅夫認為,中國製造業人均工資近年增長迅速,2015年約為每年9165美元,超過泰國工資水準的兩倍,是多數東南亞國家的三倍以上。相信中國經濟繼續發展,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將會逐漸轉移至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國、印度、印度尼西亞甚至非洲等工資相對較低的地區。然而,這些國家雖然目前工資較便宜,但供應鏈尚不完善,總體生產成本卻可能比中國更高。

  林毅夫提到,去年公布的十九大報告,為中國的“新時代”繪制了藍圖,要實現這個宏偉的藍圖,改革永遠在路上。他指出,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為了社會穩定,以務實的方式採取了漸進式的改革,保留了部分計劃經濟時代的政策,以保護在資本短缺經濟中違反比較優勢的資本密集大型國有企業。現在,基於資本積累,比較優勢變化,應該逐步取消這些保護措施,同時不斷深化體制改革,才能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