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社評:美對華手法非鐵板 美中關係不必絕望

http://www.CRNTT.com   2019-03-20 00:03:16  


 

  首先,美國兩黨政治是互相制衡的。儘管在事關中國的許多問題上,兩黨的一致性多於分歧性,但在對華強硬的跨黨派共識下,如何強硬,兩黨的手法有明顯的區別,戰略上更是尚未成型。在美國兩黨之爭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對華手法的差異有可能進一步顯現。

  特朗普政府中現在是“鷹派”佔上風,不管是貿易摩擦,還是安全議題,他們都主張對華單方面“極限施壓”。這與特朗普的“美國優先”理念與孤立主義傾向是一致的。民主黨則傾向於走多邊主義路線,更想通過多邊體制和盟友網絡來牽制中國。民主黨人對於特朗普退出有排斥中國戰略意涵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非議最多。如果兩年後民主黨重新執政,特朗普政府目前的一些對華極端手法有可能被“撥亂反正”。

  其次,美國人的意識形態光譜,從左到右,在如何對華上也有很大區別。同是共和黨,極右與中右就有明顯不同。美國中國問題專家蔔睿哲和何瑞恩的說法是,美國對華政策之爭其實是政治中間派與政治極端派之間的分歧,是進步主義與民族主義的爭論。反映在貿易戰上,特朗普政府內部,財長姆努欽所代表的“溫和派”與貿易政策顧問納瓦羅代表的“強硬派”,對華談判目標與策略的分歧昭然於世。美中最後會達成什麼樣的協議,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特朗普的一念之間。

  美國主流社會的建制派對特朗普政府目前一味強硬的對華手法是有意見的,而且他們擔心美國在意識形態上對於“紅色中國”的恐懼,導致“麥卡錫主義”沉渣泛起,損害美國“自由、民主、開放、多元”的價值觀。建制派在美國長達40年的對華接觸加防範過程中,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思維定式。儘管他們現在也傾向於要對華更強硬,但基本上仍主張對華接觸。這種建制派在民主黨和共和黨中都有,最近亞洲協議出台的“修正道路”報告和鮑爾森“反對美中離婚”的演講,傳達的就是建制派的聲音。有份量的建制派大佬越敢於發聲,對極端派的牽制就越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