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兩制台灣方案的創新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9-03-31 00:13:31  


 
  首先,蔡英文主張兩岸協商對話應採取政府對政府談判模式,排除持續被邊緣化困境。蔡英文在元旦談話中“四個必須”,其中一項是必須政府對政府談判;而在回應習近平講話是直指“凡是涉及兩岸間的政治協商、談判,都必須經過台灣人民的授權與監督,並且經由兩岸的政府,以政府對政府的模式來進行。在這個原則之下,沒有任何人、任何團體,有權力代表台灣人民去進行政治協商”。

  這兩段政策論述表明“政府談判”才是主角,同時必須在“人民授權”下體現“主權在民”、“國民主權”精神。所謂“沒有任何人、任何團體”,就是排除“各政黨、各界別”所推薦代表人物。這包括泛藍政治人物及執政縣市首長、白色力量柯文哲市長,“邊緣化”國共論壇、雙城論壇及泛藍城市交流即將發酵的政治效應。

  其次,避免兩岸協商對話陷入“政協化”泥沼。大陸當局試圖運用政黨交流、地方城市交流,邊緣化民進黨當局在兩岸關係角色。習近平提出“兩岸同屬一中”的“九二共識”,表達“開啟兩岸協商談判,推進兩岸政黨黨際交流,開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實現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使兩岸政治互動達到新高度”。蔡英文表達從未接受“九二共識”,大陸當局更無法恢復兩岸兩會及政府間談判模式。

  在兩岸政黨交流中,國民黨因奉行“九二共識”,而有“連胡會”、“連習會”、“洪習會”、“朱習會”;但民進黨不願接受“九二共識”,“蔡習會”將是遙遙無期;未來“吳習會”能否順利舉辦將具有指標性意義。國民黨雖在堅持“九二共識”立場上與大陸當局一致,但對“九二共識”內涵卻分歧。若“吳習會”得以舉行,這顯示大陸當局在政治立場表達與政治實踐尚容許灰色地帶的“彈性想像空間”,而非是鐵板一塊及一刀切政策思維,如此才不會完全壓縮國民黨在“九二共識”的表述空間。

  大陸當局思索以“民主協商”方式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試圖召集“兩岸各政黨、各界推舉共同代表性人士”參與。這一構想的具體實踐,可以是召開“兩岸“國是會議”,也可能是設置類似“陸版”的“兩岸和平統一委員會”、“國家統一委員會”初步構想。如同中國共產黨為“執政黨”與八大民主黨派是“參政黨”的“民主協商”模式,形成“政協化”的民主協商機制,積極與台灣社會認同“九二共識”的各政黨、政治團體,共商在民族復興與國家統一目標達成下有關台灣未來發展的“制度性安排”。

  最後,大陸政黨體系與西方政黨體系有所不同,西方民主國家必然具有政黨體系及政黨輪流執政特性;但大陸雖具有政黨體系但欠缺政黨間的權力制衡與監督,並無政黨輪替,也不存在執政黨與反對黨的差異性區別。台灣民主化過程中,政黨透過選舉取得執政權,透過立法過程轉換黨政策為國家政策。同時,由於民主化歷程及國民主權堅持,透過公民投票的民主程序形成國民總意志。公民投票可以補正政府失能、政黨失職及立法怠惰,縱使政黨與政府亦無權決定涉及人民對未來選擇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