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汪毅夫:安徽老唐在台灣

http://www.CRNTT.com   2019-05-31 00:02:58  


汪毅夫(來源: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5月31日電(作者 汪毅夫)老唐名定奎,字俊臣。清同治十三年(1874),老唐奉旨率淮軍銘、武13營凡6500人從徐州移駐台灣。老唐及其安徽子弟兵給人印象不錯:“淮軍登岸,人人有磨拳擦掌、不可遏抑之勢。唐軍門亦到郡,沈毅勇鷙,見乎眉宇,未必肯以不戰歸”。軍門是提督的別稱,老唐當時是記名提督,故稱。欽差大臣沈葆楨稱老唐為“唐總統”,以其總統13營兵;又稱為“俊帥”,以老唐字俊臣也。想來,安徽老唐應該是有點俊、有點帥。       

  老唐及其安徽子弟兵乃從運河入長江處的瓜洲,登沈葆楨派出的琛航、大雅、永保三艦到澎湖,又從澎湖“用小輪船盤入旗後、鳳山”,“搭兵棚”安營。老唐率領的是裝備精良、紀律嚴明的洋槍隊,士氣高漲。淮軍入台前,台灣地方官員潘蔚、夏獻綸遵朝廷旨意同日本侵略軍多次交涉,開展軍事上的外交鬥爭;日本侵略軍“為天所困”、發生疫情。淮軍入台,使得日軍理虧、天困加上氣怯,終於灰溜溜地撤離台灣。在台灣,淮軍也“困於疫”,老唐本人“藎勞過度,貴體違和”,幾乎病倒於軍中。這便是欽差大臣沈葆楨對唐定奎所言“貴部千辛萬苦,保衛全台”的來由。               

  唐定奎及其安徽子弟兵在台參與“剿番開山”。在《清實錄》裡,光緒元年(1875)十月十六日,記名提督唐定奎有了新職“福建陸路提督”:“以剿番、開山出力,予福建陸路提督唐定奎優敘”。優敘即從優敘功,以備獎賞也。“剿番、開山”一節,說來話長,容我另文詳說。        

  淮軍的編練方式在台灣留有影響。據《清實錄》,光緒元年(1875)七月二十八日,沈葆楨以台灣營伍廢弛,奏請擬仿准楚軍營制,歸併五百人為一營。另外,唐定奎曾“前赴旗山規度炮台工程” 。     

  臨末,用沈葆楨的話說:在台灣,“淮軍功成名立,民情愛戴,可謂全美”,這也是對安徽老唐的一番誇獎。                                 

  (作者汪毅夫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