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重磅專訪:李鵬談廈大台研院40年

http://www.CRNTT.com   2020-07-09 00:07:17  


1996年範希周所長率團訪問台灣1。(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雙一流”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我們台研院當然要堅決貫徹黨中央的精神,支持學校“雙一流”建設,也由此進入內涵式發展的新階段。事實上,全院同仁也形成基本共識,在“跨越式發展”之後必須有一個“內涵式發展”的階段。很多人說廈大台研院“名聲在外”,其實我們最怕的就是被人說“名不符實”。所以我們必須要思考在新時代如何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在數量增長、規模擴大、空間擴展之後,要努力實現組織機構、學科結構、管理結構等的優化,切實加強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能力,提高智庫建設、社會服務、學術交流的水平。內涵式發展同樣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現在才剛剛開始。我們希望通過一段時間的內涵式發展,我們的老師能夠更加聚焦科研,投身智庫建設,產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也希望我們老師能夠重視教學,培養出更多高水平專業化涉台人才;最終的目的還是要擦亮“廈大台研”這塊金字招牌,鞏固跨越式發展的成果,延續廈大台灣研究的輝煌。

  在40年的發展中,我個人也總結了“五個轉型”,有三個已經轉型完成,還有兩個還在轉型過程中。第一個轉型是從單一學科到多學科綜合研究的轉型。我們最初是歷史起家,但台灣問題不單純是歷史問題,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院領導就帶領大家進行轉型,除歷史研究外,拓展到經濟、政治、文學研究;新世紀以後,又加入了法律、教育、社會等學科研究;2013年我們還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台灣研究交叉學科。現在我們是名符其實的綜合研究。

  第二個轉型是從學術理論研究轉型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協同創新研究。兩岸協創中心成立的目的,就是要加強兩岸政、產、學、研、用等相關部門的通力合作,大力開展跨學科、跨部門、跨領域、跨地區的協同創新研究與實踐。在劉國深主任的領導下,兩岸協創中心加大社會服務的力度,進行了很多兩岸橋接實踐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

  第三個轉型是從科研為主轉型為科研教學並重。我們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純科研單位,教學算是“副業”,學生很少,但近十年來,我們博碩士招生專業分別都達到7個,目前在校博碩士生達到150多人,學生人數已經是我們老師的四五倍。老師們的教學工作量大大增加,導師指導學生要花的精力也大大增加,我們還為全校本科生每年開設選修課30多門,今年還招收了“台灣研究交叉學科”的雙學位輔修專業,現在很難說我們只是一個單純的科研單位了。

  我們還有兩個轉型正在進行中。一個是響應黨中央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號召進行智庫建設的轉型。2017年我們被確定為國家高端智庫培育單位,必須在咨政建言、輿論引導、公共外交等方面發揮作用。我們在體制機制、研究思維、服務路徑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我們遵循“問題導向、基礎扎實、特色鮮明、學科交叉”的原則成立了民進黨研究中心、兩岸青年研究中心和涉台外交研究中心,希望能夠有助於培養老師們的智庫思維,產出智庫成果。另一個轉型是國際化的轉型,我們過去與台灣交流比較多,對台灣比較了解,“2011計劃”實施以後,我們的經費更為充裕,新進的教師英語水平比較高,這些都為我們“走出去”提供了條件。這些年我們在持續加強與台灣進行學術交流的同時,跟世界一流的涉台研究智庫和學者交流越來越多,到美國、到歐洲、到日韓等等,與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日本愛知大學、韓國首爾大學統一和平研究院等十幾家單位都有機制化的交流活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