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智庫:中國展望 熔舊鑄新的文明脈動

http://www.CRNTT.com   2021-01-04 00:03:23  


 
  中國文明的原理要求中國東南西北中的區域經濟發展的全體貫通、循環,而不是局部、片面的區域發展。在中國東南西北中的區域發展中,各大重要城市群如中醫所說的五臟六腑以及經絡一樣,無疑具有區域經濟內外循環的帶動、協調、輻射作用。五臟六腑的氣血貫通是為了氣化,要有要能“化”的能力。一有不通則影響氣化,在此意義上,也才同樣能理解“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四個全面”所具有的全體貫通、循環之意義。

  除了東部沿海兩大灣區的加速高質量發展並與京津冀形成一線的聯動之外,還有中國廣大的大西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在2021年將進入破題,西安的戰略位置將得到提升,西安依托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以及電子科技大學的人才優勢,在發展具有戰略科技意義的軍民融合以及數字經濟方面,將在西部與成都、重慶共同構成西三角戰略的互相支撐。

  西南的成都、重慶所構成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也在尋求破題。西安與成都、重慶將分別輻射、帶動西北、西南的發展,同時也分別向中國周邊國家的西向、南向輻射,成為西部內陸開放高地,並在共同形成大西部的循環時,與東部沿海形成東西、海陸的大循環。

  處於東、西部之間的中部6省與長江經濟帶交集而有中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4省城市群的區域合作。如何同時做好“大保護”與“大創新”,尤其是“大創新”,更是不容易答好的題。而中部另外2省,同時也是居於北方的河南、山西,聯繫著中國文明的起源,而其發展的難度較之南方的長江經濟帶的中部四省無疑更大。

  同樣有難度的是北方的東北三省的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東北三省中以吉林的“數字吉林”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智能製造與國家糧食安全的二者同時並舉,正在試圖嘗試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東北不少人口的南下是一個問題,但它也同時帶來東北的山林、土地的休養生息,這同時也是一個機會。不過最根本的還是軟性的因素,除了大家提到比較多的淺層的營商環境問題,更根本的是東北廣大民眾自身的精氣神如何能夠調動、激發,這是根本的內在動力所在,國家戰略根本上也離不開此種激發。

  2、生態與“國土空間”的自覺

  人與空間之間的關係,以中國文明原理而言,有可見與不可見、隱與顯、先天與後天的關係。

  習近平總書記對於秦嶺、祁連山生態破壞做出批示,之後視察秦嶺、祁連山的生態恢復,以及視察長江經濟帶中部城市,視察浙江、東北等全國各地時,都有對於山川河流生態的極端重視。中國傳統文明重視山川形勝,所謂風水,也是生態保護下的天地山川河流保持大循環而不會出現不通。今天北方的大城市要求留出大風口,正是重新理解中國文明傳統的天人相應的智慧。秦嶺、祁連山等中國各地的山川形勝更有先天之場的意義,對於這些具有中醫思維經脈貫通意義上重要自然山川的保護,其意義更不亞於考古文物之保護。2021年,中國將更具有地上、地下、海上、海底等“國土空間”全面性保護、統籌的自覺,這不是純粹技術的問題,而具有文明意識之意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