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台灣人心理傾向剖析

http://www.CRNTT.com   2021-01-24 00:04:32  


 
  去過寶島台灣的大陸同胞相信對“426”這個數字不會陌生,它看似是一個普通的數字,實則是“死阿陸”的諧音,有著強烈的感情色彩。在台灣次文化中“阿陸”一詞是對大陸人的貶損稱謂,前面再加個“死”字,可見其感情色彩之強烈。很難講這個詞出現於何時,但是它的出現無疑是糟糕的兩岸關係現實的折射。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念念不忘“反共復國”、“反攻大陸”,在這樣的政治社會背景和氛圍下,台灣當局對新聞業實施了嚴密的控制和嚴酷的管理,為了實現“反共復國”的“大業”,不惜動用全社會的力量進行反共宣傳,對大陸極盡抹黑與醜化,長期的反共宣傳和反共教育在台灣人的思想意識裡打下深深的烙印,在一代一代的台灣人的內心深處植下抹不掉的“反共基因”。

  反中是反共的自然賡續和情感昇華。兩岸長期分裂隔絕對峙,思想意識方枘圓鑿,扞格不入,缺乏共同的集體記憶和協同一致的情感脈動,當代台灣同胞很難體會大陸同胞近代以來因為中華民族頻遭列強欺凌,面臨民族生死存亡而鬱卒悲憤的心情,以及極欲實現中華重新崛起、恢復民族尊嚴的強烈願望和民族使命感。同理,大陸同胞也很難體會台灣人民百年來因被割讓、被拋棄、兩岸鬩牆之爭中“被放逐”、“被打壓”而導致的愛恨情仇——“悲情意識”、“棄民意識”、“亞細亞孤兒意識”、孤苦無依的“失根之痛”、認同錯亂而致的心靈之痛、不知哪裡是未來的壓抑苦悶和焦慮感以及社會轉型形成的民主優越感等等。我們也看到,中國大陸同胞因歷史形成的家國天下的傳統價值觀,在台灣已經沒有市場。也應該看到,由於兩岸分裂,台灣內部歷來將大陸視作敵人和威脅,兩岸關係中的確有著太多的“失和”、“傷感情”的過往,積存了海量的“怨望”情緒。當兩岸關係解凍,“當面對中國大陸,埋藏在記憶深處的‘仇匪’、‘恨匪’情結即告表露”〔5〕,“大陸更強調統一,台灣強調‘主體性’”〔6〕。老實說,大陸人與台灣人的感情是不等距的,早在2009年6月一份“兩岸民眾互望”的兩岸同步民調就發現,“大陸人看台灣人是一家人,台灣人看大陸人是生意夥伴”,〔7〕有台灣網友直言不諱地道盡這種不等距的感情和對大陸“統戰”的“刻板印象”:“當團團圓圓來台灣時,很多台灣人想的不是謝謝祖國,而是‘想用熊貓同化我們?門都沒有!’……台灣人不認為大陸人是一家人啊。你多麼省吃儉用勤工儉學地給別人好處,然後希望對方把你當家人,但對方壓根不認為你是家人,你給再多好處,他們也認為你這些是有陰謀的。”〔8〕當大陸同胞深情款款地談及兩岸同是“炎黃子孫”“血濃於水”、希望兩岸同胞共同致力於“大國崛起”共圓“中國夢”的時候,島內卻毫不客氣地說“請不要跟我談‘大國崛起’,請不要跟我談‘血濃於水’,我深深盼望見到的,是一個敢用文明尺度來檢驗自己的中國”;“第一次接到電話,希望我談談‘中國夢’的時候,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一千枚飛彈對準我家,我哪裡還有中國夢啊?’”〔9〕與此類似,有一篇台胞寫的流傳很廣的網文,頗有些譏諷意味:“我很清楚大陸同胞對台灣有一種‘血濃於水’的情感認同,但台灣人並不是這麼認為,任何去過台灣自由行的大陸朋友都能清楚地感受到。所以這樣好像大陸的熱臉貼台灣的冷屁股。”他還不客氣地直言,“對大部分台灣人來說,我們也是學中華文化長大的,衹要觸及‘政治’問題時,一切都是狗屁!‘台灣人’的組成分子很複雜,有比較親中國的‘外省人’,也有比較‘本土派’的台灣人。”他自問自答地解釋道:“台灣人為什麼不哈陸?是有政治上的原因的。大部分台灣人一想到大陸,就會直接想到:那個打壓台灣的地方……”〔10〕

  似乎問題仍然集中在“情結”上。我們也必須看到,雖然在國際大形勢下,大陸有足夠充分的理由堅持“中華民國”已不存在,但作為中國內戰的遺留問題,當前在島內仍有相當多民眾延續著對“中華民國”的情感認同。就像龍應台指出的那樣,台灣幾代人也曾經有過一個“海棠葉大中國夢”,因為兩岸的高度對抗與激烈衝突而漸漸由“大夢”(“中國夢”)逐漸過渡到“小夢”(“台灣夢”)。〔11〕這一點其實在一次次兩岸文化衝突事件〔12〕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產生的是同樣的情感疏離效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