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深度:李劍諸談中美關係塑造力

http://www.CRNTT.com   2021-06-02 00:06:27  


香港兩岸客家研究中心主任、福山智庫研究員、北京大學政治學博士李劍諸先生接受中評社專訪(中評社 梁帆攝)
 
  在與美國的外交交鋒中,中國展示了自己的實力。記得在上世紀末,美國在世界舞台的權力仍處於巔峰狀態,布熱津斯基發表了《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作為全球最有影響的戰略家之一,布熱津斯基當時預見的情形似乎成真:中國、俄羅斯、伊朗不是因為意識形態,而是因為各自對霸權的不滿而聯合起來。

  儘管中俄伊這三個國家缺乏“意識形態粘合劑”,但面對西方勢力的威脅而漸行漸近。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應中方邀請,三月底為《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0周年訪華時表示,“中俄關係目前處於歷史上最好的水準。”不久前,中國和伊朗簽署了一項為期25年的戰略合作協定,許多國際問題專家認為這是一個具里程碑意義的事件,表明中國的海外戰略已經從被動防禦轉向積極有為。該戰略合作內容包括中國加大對伊能源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的力度,這直接削弱了美國主導的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使用中國的北斗全球定位和導航系統,伊朗的導彈不再受到美國開發的GPS的干擾等。此外,我們都知道美國是現行國際體系的最主要創建者,例如美元的霸主地位奠基於二戰後確立的佈雷頓森林體系。中伊之間的石油結算和貿易往來使用中國新推出的數字人民幣結算,勢將衝擊美元主導的全球金融結算體系。

  所以說,當布林肯在美國參議院重申核心盟友是“我們在全世界影響力的倍增器”時,中俄伊這種“類似冷戰的陣營”(Cold War-like bloc),很可能是美和堅加速衰落的催化劑。
 
  中評社:您剛剛說中美在氣候、反恐、經貿或者地區性議題等方面都可以合作,那麼很明顯,在科技、軍事及政治體制上中美都是競爭,甚至是對抗的狀態。這體現的是美國的對華思路:該合作的合作,該競爭的競爭。中方強調的“互相尊重,合作共贏”該如何在中美關係中體現出來?
 
  李劍諸:中美之間合作一定有。美國和俄羅斯針鋒相對,該合作的還是得合作,最近美國放鬆了對“北溪二號“的制裁,表面上是向默克爾示好,但我認為很大程度上是給普京示好,為美俄峰會做鋪墊。跟中國也一定是這樣,有來有往,有競爭就一定有合作。但是中美的合作肯定是有選擇性、有限制的,是在某些領域的合作,軍事和科技創新幾乎沒有合作空間。拜登不反對與中國接觸,他曾經講過的一句話很有意思,“中美關係原來是以合作來定義競爭,現在是以競爭來定義合作”。競爭與合作的次序對調,實質上反映了中美關係的變化。
 
  有人說,拜登等於奧巴馬加特朗普。我覺得有一定道理,拜登既溫和理性、不魯莽,但又和特朗普一樣,骨子里反華。但拜登與特朗普有一點不一樣的是,拜登把中國視為對手,而不是敵人,他認為跟中國之間的競爭不完全是國家利益之爭,也不完全是意識形態之爭,還是治理體系之爭。這一點中國是歡迎的,因為中國有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不反對在治理體系上與美國展開良性的競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