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安克雷奇對話後中美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21-06-05 00:00:30  


 
  2017年,特朗普攜其“美國第一”的執政理念入主白宮,並迅速就中美貿易投資問題做出多次負面表態。雙邊關係開始表現出不穩定性,舊有對話機制體系迅速呈現“崩塌”之勢。對此,兩國也曾嘗試修復該體系,並一度重新建立了包括外交安全、全面經濟、執法及網絡安全、社會和人文在內的四個高級別對話機制。然而,在特朗普及其政府決意開展全面對華戰略競爭的執念之下,中美之間最後的“減壓閥”也失去效用,雙邊關係急劇惡化。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人們赫然發現,兩國間的對話機制已經退化到無以復加;即便是針對公共衛生治理這一合作面遠大於競爭面的議題,雙方也無法實現有效的溝通。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中美兩國之間的“無線電靜默”狀態持續了長達三年之久,不單導致兩國的緊張態勢持續升級,更引發全球其他國家的關注和擔憂。據世界經濟論壇援引的研究報告預測,美國對華不斷升級的“關稅戰”將給世界造成近6000億美元的損失,同時也令近年來本就遭遇逆退的全球化進程“雪上加霜”。②正因如此,在拜登執政後,有關中美重新開展對話的猜測在全球範圍內此起彼伏。基於美國新任總統的建制派執政理念,以及華盛頓日趨成型的專業化政策班底,各國政界與學界紛紛做出預判,認同拜登政府將採取有別於特朗普執政時期“近乎偏執”的高烈度對華遏制政策,回歸中美之間應有的理性競合軌道。而為了實現該目標,一個有效且能逆轉時局的“拐點”是十分必要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美方邀請中國在兩國太平洋航線的“中轉站”安克雷奇舉行會議,無疑有其特殊內涵。此次對話雖然是一次旨在“破冰”的相互試探,但卻很可能將成為勾勒未來四年中美雙邊關係嶄新輪廓的第一筆。

  首先,“安克雷奇對話”為兩國播下了重建雙邊對話機制的“種子”。有效的溝通和對話機制有助於化解戰略誤判,是確保大國戰略穩定性的先決條件。在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單方面放棄相關機制,不僅為其國內對華鷹派預留大量臆想空間,同時也令中美關係在下行軌道上呈現“自由落體”之勢。反觀安克雷奇會議,儘管兩國在多個問題方面仍表現出明顯分歧,但雙方仍在至關重要的一點上表現出趨同的意願,即彼此應當迅速在特朗普時代的“廢墟之上”恢復雙邊對話機制。會議結束後,雙方一致承認此次會談作為“聆聽和理解彼此不滿”之平台所體現出的重要性。中國代表楊潔篪國務委員向媒體表示,會談是“直接、坦率和建設性的”;③美國代表布林肯國務卿也指出,此次對話是一次“實質性、認真和直接”的互動。雙方均表示同意延續高層戰略溝通,開啟了一條雖顯坎坷但卻蘊含轉機的通路。

  其次,“安克雷奇對話”為雙方提供了平台以展示自身“紅線”。“戰略迷霧”能否最終被驅散,取決於雙方是否可以在彼此接觸的基礎上,坦率並準確地向對方傳達自身的意圖和底線。20世紀50年代的朝鮮戰爭與60年代的古巴導彈危機證明,國家旨在洞悉對方意圖的接觸往往伴隨著危機和摩擦,其間不僅大量資源被無謂消耗,同時雙方也時刻承擔著因戰略誤判所帶來的巨大風險。此次“安克雷奇對話”則有效避免了這種情況的發生。會議開始前,兩國已清醒地認識到彼此在多個議題領域的互不兼容性。在開場階段,雙方的齟齬更像是一種長期積蓄壓力後的釋放,此後便迅速恢復正軌,開誠布公,將矛盾擺上台面,承認彼此關係的矛盾點。楊潔篪所強調的中美平等關係,實際上是探尋競爭時期兩國新互動模式的前提步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