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台灣兩大主流論述的危機與對策

http://www.CRNTT.com   2022-02-28 00:05:45  


 
  二、確立大陸對於兩種話語論述的面向:三階段框架

  1、定性:

  如前文所述,國民黨的“‘中華民國’論述”與民進黨的“‘中華民國’台灣論述”,均是在政黨輪替成為常態後,一定程度上彼此靠攏趨中的產物。前者一定程度上摒棄了“正統‘中華民國’論述”,見之於“國統綱領”的廢而不用;後者一定程度上揚起了“法理台獨訴求”,見之於“台灣前途決議文”對於“‘中華民國’”的承認,“深藍”與“深綠”當下均已不見之於主流。對於當下兩黨的論述,可以界定為“現狀論述”:國民黨不再追求深藍訴求的“急統”,民進黨不再力推深綠訴求的“急獨”,兩者均謀求在“‘中華民國’”的“國號”下達致現狀的維繫以解決“和平問題”,同時以“‘中華民國’要素”與“台灣要素”在“選舉問題”爭取選票的身份認同動員。

  對於這兩種論述的定性,可以界定為“割據政權化”而非單純的“分離化”。二者均常見於歷史視野之中:當一國之內兩個政權中心經歷了慘壯的內戰,其中一個政權退出了核心地域後,該政權依托殘餘領地與新中心政權進行“代表性”競爭。而當兩個政權實力趨於懸殊,較弱的政權中心則會退出於己無望且不利的正統之爭,追求“割據政權化”或“分離化”。兩者都是在於謀求“割據地”或“分離地”的政權維持與主權訴求,而前者在方式上所援引的是“割據地”與“中心政權”尚能容忍的形式,訴求與“中心政權”的“和平分治”;而後者則是采納“中心政權”接受底線之下的手段,謀求與“中心政權”的“徹底分裂”。

  因此,無論是國民黨的“‘中華民國’論述”,還是民進黨的“‘中華民國’台灣”均是“現狀論述”,以“‘中華民國’”的“國號”作為“現狀公約數”乃至“公約數面具”,謀求台澎金馬的“割據政權化”,所不同的是國民黨論述中的“‘中華民國’要素”較之於民進黨的論述“‘中華民國’要素”,兼顧了“‘中華民國’”本身遷台前後的歷史一貫性;而民進黨則突出了“‘中華民國’”自遷台後的所謂“新生”的論述,並提出“台灣要素”作為並列。但二者均不願或不敢擯棄“‘中華民國’”的“國號”本身,不願或不敢突破“‘中華民國’憲法”對於“一中法理”的核心論述。從客觀來說,采納的均是“割據地”與“中心政權”尚能容忍的形式,不謀求突破“法理底線”。

  2、三階段定位:

  祇有在對於對象的定性之後,才伴隨著對於對象的正確定位。大陸對於島內政情民意的定位,服務於政情民意本身對於大陸訴求的意義,而非政情民意本身在其島內生態之意義脈絡衍生。因而島內一切政情民意的變化,均要納入到大陸本身的對台訴求之意義上,才能建立起變化本身對於大陸作為意義主體的認知意義。而大陸對於台灣的意義訴求在於,謀求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並最終邁向“和平統一”,而“和平統一”本身的邏輯鏈條蘊含三個缺一不可的階段:初期的“反獨階段”,中期的“現狀階段”,後期的“促統階段”,三個前後相續的環節,構成了國家主權回歸的問題解決邏輯。兩岸政治互動及島內政治變遷,都可以在這三階段中找到自身的邏輯定位,根據“符合與否”納入三階段變遷中的自身定位,從而形成對於大陸訴求的意義所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