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台式認知作戰的風險變量

http://www.CRNTT.com   2022-09-12 00:07:27  


 
  (三)成為民進黨當局裂解民意的有力推手

  民進黨當局豢養“網軍”已是盡人皆知,不僅在“媒體和網絡宣傳”方面投入巨大,且其運用也存在諸多不透明之處。台灣民眾黨團總召邱臣遠就曾指出,2022年度台灣當局總預算案中,24個行政單位僅在“媒體政策及業務倡導經費”就編列新台幣18.6億元,還有許多“內宣經費”可能隱藏在各部門“特別收入基金”等“小金庫”中。⑫在具體運作中,民進黨“網軍”一方面以“反制認知作戰”為名,強力打壓對民進黨當局執政的質疑之聲、反對之聲。如有藝人在臉書上分享“很多孩子走了”等言論、網飛(Netflix)小編製作梗圖調侃台灣民眾買不到快篩,都被“網軍”指責為造謠並遭到“出征”,不得不公開道歉。另一方面,民進黨“網軍”還屢屢被“抓包”先反串製造謠言,再大肆宣揚“大陸認知作戰”。如民進黨網絡社群中心副主任楊敏之夫、親綠網絡寫手林瑋豐就被揭露先在PTT論壇留言反串“中共同路人”,後與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聯手指控大陸“滲透PTT”。正如國民黨文傳會主委王育敏所言,過去民進黨用網軍帶風向劣跡斑斑,如今竟演變成“做賊的是民進黨、抓賊的也是民進黨”。此外,台灣當局還通過刻意散布挑釁言論,傳播虛假信息、製造爭議事件等手段,挑動大陸民眾對台灣社會的誤解乃至反感,企圖加劇兩岸互聯網民意衝突碰撞,進一步強化雙方隔閡。

  民進黨當局濫用“網軍”大打“認知作戰”,在使本已極端的島內和兩岸輿論環境進一步惡化的同時,也給部分人追隨其“網軍”群體、實施網絡暴力等行為披上了維護“國家安全”“台灣尊嚴”等偽裝。長此以往,網絡暴力將不再是受人唾棄的行為,反而有可能被包裝為保衛“國家安全”的“正當舉措”,部分狂熱的綠營支持者將更積極地參與島內和兩岸的輿論衝突。與此同時,伴隨前述“在地協力者”概念的推廣,台式“認知作戰”所塑造的“綠色恐怖”將由虛擬空間逐步投入現實。台式“認知作戰”強調,如果沒有記者、里長、電視台等“在地協力者”的支持,就無法產生現實影響,因此“大陸認知作戰”離不開“地面統戰”的支持,實際上為民進黨當局政治獵巫的線下拓展做好了理論準備。當下,有民進黨籍民代已著手提出“兩岸條例修正草案”,對配合陸資在台開展業務的“在地協力者”處以有期徒刑或並課罰金,從而進一步將“在地協力者”概念法制化。可以想見,未來民進黨當局可以“預防認知作戰”“打擊在地協力者”為由,縱容其支持者加緊對島內批評者或參與兩岸交流的個人與組織進行打壓,最終進一步毒化島內政治氛圍,加劇現實社會衝突。 

  四、結語

  近幾年來,民進黨當局和島內“台獨”勢力迅速引入“認知作戰”概念,並在運作過程進行持續扭曲、反復校正,已然成為強化“綠色恐怖”、破壞兩岸關係的有力工具,也給台海區域穩定增添了新的風險變量。台式“認知作戰”的概念泛化與話術濫用,真正動因何在,意欲掩蓋什麼?從本質上講,乃民進黨當局出於一黨之私,刻意裂解島內民意,蓄意阻撓、破壞兩岸民間交流,說到底是害怕台灣民眾瞭解民進黨執政無能之事實,更是害怕兩岸同胞走近走好,害怕台灣民眾瞭解大陸真實情況。正如國台辦發言人指出,民進黨當局以所謂“認知作戰”之說蒙蔽台灣民眾,製造“信息繭房”,當作煽動敵意、仇恨和對立的“遮羞布”,最終損害的是台灣民眾特別是台灣青年的發展空間和利益。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年度項目“福建探索海峽兩岸和平發展新路的多重效應及其傳導機制研究”(21BZZ086)。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