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月刊: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24-03-24 00:00:49  


 
  同時,香港也是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與其他人民幣離岸市場相比,香港具有明顯優勢。首先香港背靠大陸,與內地金融交易密切,人民幣存量大,政策優惠傾向明顯。其次,人民幣雙向流通途徑已經打通,銀行間債券市場、人民幣貸款、人民幣直接投資等渠道已經基本打通,香港人民幣發行量每年保持30%的高增長。並且,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已經基本形成完整金融生態,人民幣價格發現功能已經顯現,期貨市場趨於成熟並提升其吸引力,並對倫敦、新加坡等市場人民幣價格產生引導作用。最後,香港的機構、市場、法律、政策等與國際接軌,接納與認可度高。

  通過以上分析,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形成,不論從歷史還是趨勢上看,表面上是去國家化或國家缺位,實際上都有來自國家主權的作用和內地的各種支持。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成就歸功於香港自身的言論,實際上是不全面的。

                         四、迎接變化與挑戰

  受“冷戰”思維的影響,長期以來美國一直把香港作為一個“民主的橱窗”,而台灣則是“自由的燈塔”。在民粹主義抬頭的歐美社會和香港回歸後“一國兩制”取得新融合、新發展的當前時刻,以美國為首的“五眼聯盟”借口香港社會的矛盾,通過了所謂的“香港民主人權法案”,並實施針對個人和企業所謂的“制裁”,一再威脅香港自由關稅的地位,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蒙上陰影。香港內部在經歷自由市場和積極不干預的小政府制度下,其弊端也逐漸顯現:香港經濟長期缺乏政府導向,地產財團壟斷資本,不但造成世界罕見的房地產壟斷獨大,難以控制資本的無限擴張,而且限制政府對社會和民眾的公共供給。資本壟斷扼殺香港經濟活力,抑制新產業、新技術進入香港市場。經濟利益集中流向壟斷集團,導致香港內部經濟增長偏低,缺乏創新,新企業和產業無法進入,社會結構僵化。對於發展高科技、創新與創業的活動被香港商界精英視為不具經濟合理性,香港的資本投資力求短平快,商業模式和經營鎖定在短期回報或廉價成本的基礎上。因此對比房地產和旅遊業,創新、創業以及高科技領域的吸引力是極低的。此外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後,金融業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非常少,衹有極少數受過比較好的教育的人群才能匹配,無法惠及普羅大眾。香港逐漸發展成為全球經濟體中經濟較不平等地區,中底層民眾與上層社會精英差距越來越大,無法享受香港繁榮帶來的成果,年輕人看不到希望。

  讓人不願意看到的是,這些因素竟然演變成了外界挑戰中國政府對香港的主權的借口和時機。因此香港面臨的問題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國際化問題,而是國家化後的國際化問題。也就是說國際金融中心也要承擔起國家安全的責任和義務。這意味著香港要從一個地域化、區域化的國際金融中心轉變為具有國家屬性的國際金融中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