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月刊:中國股票市場始於籌資成於投資

http://www.CRNTT.com   2024-07-29 00:02:14  


 
  在最初的“額度制”下,股票發行額度就是獲得籌集資金的門票,自然就意味著巨大的經濟利益。當時把發行額度分配給各地政府和各部委,除了有實際生產企業的之外,還有一些根本沒有任何可能發行股票並上市企業的部門和機關,比如團中央、婦聯等等,有一些地方也沒有可供發行股票和上市的企業,於是,他們的額度就被用來交易。這種交易當然不可能獲得官方的許可,也不可能有官方的明碼標價。根據我們親歷所得到的感覺以及聊天交流的信息,那時候一個發行額度的價格大致是2000萬元。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中國股票市場最初的產生和發展就是為了籌集資金,股票發行額度實際上是依據政治權力進行的利益分配,而不是正常意義上企業發展需要籌集的資金規模,更不是為了給投資者提供適當的投資標的。

  當時股票發行的主體衹能是國有企業,非國有企業不得發行股票。由於當時很多國有企業處於困境,因此,一家公司要發行股票,還必須捆綁一家處於困境的國有企業,叫做“捆綁上市”。這種做法到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官方的正式說法是股票市場為國有企業解困服務。另一方面,從股票市場的需求方來說,當時政府規定,國有資金不允許進入股市,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股票市場就是因為國有企業要籌集非國有資金而產生的。

  從中國股市萌芽到正式得到官方認可的過程可以看出,股份制改革和股票市場先是由體制邊緣的群體(企業和老百姓)在不得已的窘境下冒風險“吃螃蟹”,在獲得一定的成就並得到官方認可後,不再有政治風險並衹有獲得資金的好處,股票發行便被體制內主導企業壟斷,行政權力主體也跟著分享利益。其實,這也是中國過去神奇四十年改革的基本路徑,在各行各業大同小異。不同階段的區別主要在於受益主體的變化,前期主要是國有企業和行政部門,後期越來越多的是私人企業、利益團夥和私人家族。

  本人在1996年曾經指出,“理解證券市場的定位問題,是理解我國證券市場的現狀、理解市場面臨的問題,理解一些難以理解的現象的關鍵;解決證券市場的定位問題,是確定我國證券市場的長期發展戰略,進行證券市場規範化建設的前提。事實上,定位問題已經成為我國證券市場的規範化建設和進一步發展的關鍵”。 

  在片面的籌資定位下,特別是“額度制”下,股票市場會呈現什麼樣的狀況呢?首先,“地方政府和企業不顧具體條件爭相發行股票,在發行額度的角逐中,使盡渾身解數,甚至有不擇手段者”。中國股票發行市場的這種狀況,或者說基因中的這種特性,至今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但其表現形式有所不同,中國股市初期,不少國有企業作弊發行股票和上市,但他們主要是為瞭解決國有企業的生存和給員工發工資的問題,有些上市公司作弊的“窟窿”在後來的經濟快速發展和公司成長壯大過程中得到了自我補救或者獲得外部資源注入得到緩解和彌補。然而,經過最初十五年的股票發行和市場發展,發行股票和上市的企業大多是非國有企業,他們不再有國有企業的約束、管制和底線(儘管這些管制和約束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和明顯的缺陷),於是便出現為數不少的非國有企業的“偽IPO”,甚至欺詐發行和上市,上市後大股東們“清倉式”減持套現離場、無節制的再融資和利益輸送。在經濟增長明顯放緩的大背景下,這類上市公司的危害日益凸顯,已經成為中國股市面臨的嚴峻挑戰,甚至生存威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