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月刊:“兩族論”與台灣“國族”謬誤

http://www.CRNTT.com   2024-11-25 00:02:11  


 
  注釋:

  ①本文關於東德“兩族論”的相關資料,除特別標注外均來自於Joanna Patricia McKay的"The Official Concept of the Nation in the GDR: Theory Versus Pragmatism"一書,不再一一標注。參見Joanna Patricia McKay, The Official Concept of the Nation in the GDR: Theory Versus Pragmatism,ProQuest LLC, 2014.

  ②鄧紅英:《民主德國德國政策的演變(1949-1990)》,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頁。

  ③張亞中:《德國問題:國際法與憲法的爭議》,台北:揚智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第70頁。

  ④祝捷:《聯邦德國基本法與德國的統一》,《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5期。

  ⑤同②,第135頁。

  ⑥[美]斯蒂芬·費希爾-蓋拉蒂:《東歐各國共產黨》,張月明等譯,北京:東方出版社1986年版,第167頁。

  ⑦同②,第172-173頁。

  ⑧于春洋:《現代民族國家建構:理論、歷史與現實》,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1頁。

  ⑨陳雲林主編:《當代國家統一與分裂問題研究》,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年版,第131頁。

  ⑩同⑧,第56-57頁。

  ⑪祝捷:《“民主獨立”的台灣故事和香港前路》,《港澳研究》2015年第2期。亦可參見祝捷、章小杉:《“法理台獨”與“法理港獨”的“同”與“異”》,《中國評論》2017年第6期。

  ⑫⑰施正峰:《台灣社會各族群平等關係的建構》,施正峰:《台灣族群政治與政策》,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2006年版。

  ⑬王泰升:《台灣法律史概論》,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4頁。

  ⑭譬如1988年許世楷草擬的“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的前言中有如下一段話:“我們的馬來波里尼西亞語系祖先,過去在台灣的原野自由、和平地生活著。我們的漢語系祖先,為了逃避中國的惡政、戰亂與饑餓;追求自由、和平與較好的生活,移住來台灣。”引自陳儀深:《“台獨”主張的起源與流變》,《台灣史研究》2010年第2期。

  ⑮對“台灣國族認同”的系統性批判,詳見祝捷:《台灣地區“國族認同”剖析》,載周葉中、祝捷:《兩岸關係的法學思考(增訂版)》,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年版,第598頁以下。

  ⑯鞠海濤:《民進黨社會基礎研究》,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第80頁。

  ⑱羅小平:《台灣“山夷”與古越淵源》,《台灣研究》2006年第1期。

  ⑲參見陳鴻瑜:《台灣的政治民主化》,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第130頁。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4年10月號,總第322期,P32-38)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