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反貪腐三十年 老幹部齊聲說“殺”

http://www.CRNTT.com   2008-12-01 09:27:43  


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00年9月14日對成克傑執行了死刑。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成克傑因單獨或夥同情婦李平收受巨額賄賂,於2000年7月31日被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
  中評社北京12月1日訊/此間京華時報發表專題文章,回顧中國30年來的反貪污腐敗過程。主要内容如下: 

  30年來,機會與誘惑幾乎同時多了起來。

  有人把握了機會,有人沒有抵制住誘惑。在誘惑面前失守的人,如果是一個權力掌握者,受到損害的可能將是公共利益。

  當權力不受制約時,貪腐就會大行其道。 
 
  從這個角度看,中國30年的反腐敗之路,也可被解讀為對權力的制約之路。

  忌諱時代

  “殺!”一群白髮老人握緊拐杖向地上一戳,齊聲說道。

  那一幕,給年輕的法律學者林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是1992年的上海,在上海社科院法學研究所工作的林喆參加了一次內部通風會,通報的內容是當時查處的官員腐敗問題,與會的人員,包括上海市的一些老幹部。

  後來調到中央黨校的林喆成為著名的反腐問題研究專家,而當年,她對貪腐問題還比較陌生。

  彼時的中國,計劃經濟的列車在轟鳴中開始向市場經濟轉軌。雙軌制並行期間,各利益集團開始粉墨登場,一批官員的貪污、腐化的問題開始顯露。

  通報的內容,顯然超過了老幹部們的忍受程度。通報結束後,會場上一片沉寂。

  一名70多歲的老幹部,嘴唇顫抖著說:“戰友們,怎麼辦?怎麼辦?”所有老同志拿起手中的拐杖往地上一戳,口中蹦出一個字——“殺!”

  這一幕讓林喆非常震驚。“我當時就想,得研究一下,到底發生了什麼,導致了這些老人如此痛恨的腐敗。”

  在當時,“腐敗”一詞還不通用,媒體更多地使用“腐化”一詞。“生活腐化”成為當時許多落馬官員的罪狀。

  在這次通報會後不久,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一名編輯找到林喆,約她寫一本關於腐敗的“暢銷書”,並強調,這本書至少能讓高中文化程度的人都能讀懂。

  林喆接下了這個題目。對腐敗問題深入研究後,她認為腐敗就是指權力腐敗。“腐敗的根源就在於權力本身具有一種內在的異化機制。任何權力只要不加限制,就必然會走向腐敗。”

  林喆將重點放在對權力的分析上,她很快發現,這不是一本寫給高中生的書。

  一年後,當林喆將題為《權力腐敗與權力制約》的書稿交給出版社時,最初約稿的編輯詫異了。“腐敗與權力有什麼關係?腐敗就是腐化啊!”出版社拒絕出此書。

  1992年,仍然是一個忌諱的時代,腐敗還不是一個可以公開深入探討的問題。正如中國的發展之路在摸索中前進一樣,林喆的書稿也幾經沉浮,旅行了大半個中國,幾經退稿。

  在著書過程中,林喆也對“是否是改革開放引發腐敗”做出明確的回答--“不是這樣。”

  最初的腐敗

  就在林喆被白發蒼蒼的老幹部們的憤怒觸動的同一年,在意大利,一場政界醜聞震動朝野——一個清潔公司老板不堪政客勒索而舉報,深入調查後,人們發現,執政黨和在野黨都在大肆貪污索賄。

  貪污腐敗已是一個國際性的問題。難道是中國打開國門,才導致貪腐現象流入並蔓延?

  “新中國成立後不久,就出現貪污腐敗分子了。”林喆說。

  事實上,新中國成立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就開始注意到貪腐潛在的威脅。毛澤東在1949年3月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醒人們,“不要被沒有拿槍的敵人征服”。

  1951年,一起貪腐大案震驚全國。當時擔任天津地委書記的張子善和前任劉青山,被發現貪污救濟糧款、治河款等,總計超過171億元(舊人民幣)。1952年2月,兩人被執行槍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