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避免全球經濟“日本化”?

http://www.CRNTT.com   2008-12-26 10:40:31  


 
  日本一直將基準利率維持在極低的水平,現在全球都將出現同樣的事情。美國利率幾乎已降無可降,幷且低利率會維持下去。在這種情况下,其他國家的央行也會不可避免地跟進。與國外同行相比,國內的貨幣政策還幸運地擁有放鬆空間。這讓市場對央行仍保有期望。顯然,經濟尚未見底,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也就沒有見底,央行仍有進一步降息的壓力。 

  日本的經驗表明,經濟緊縮(即第一個特徵)有可能延續很長一段時間,幷且,低利率政策(即第二個特徵)也可能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首先,實體經濟的加速衰退打破了有關市場將經歷V形反轉的樂觀預期。實際上,近代以來幾乎所有的衰退都由金融危機開始。金融和實體經濟的聯繫不再是鬆散的,而是非常緊密。金融危機不僅會將實體經濟中的問題暴露無遺,還會起到破壞性的放大效應。日本資産價格破滅之後,實際産出、就業、出口等都受到的嚴重影響。當前也是如此。 

  其次,以降低利率爲核心的貨幣政策幷不能輕而易舉地“製造通脹”。日本的經驗是:在由資産價格泡沫破滅誘發的經濟衰退中,貨幣政策工具可能會失靈。伯南克一直堅信1929年大蕭條完全是由于當時的美聯儲沒有及時向銀行系統注入足够的流動性所致。然而當伯南克將責任歸咎于貨幣供給方時,却完全沒有考慮到貨幣需求方行爲變化這個客觀事實。和日本最初的選擇一樣,各國貨幣政策的第一反應是,降低利率,甚至是實行零利率。但是在去杠杆化的大潮中,即便能以極低的成本借錢,如果不存在賺錢機會,信貸市場上還是沒有需求。 

  我們有可能擺脫日本化的命運嗎?是的。因而我們還沒有喪失所有的政策工具。在零利率時代,央行還可以開動印鈔機。隨著降息空間的减少,這將成爲越來越多國家的選擇。在上世紀90年代日本大衰退期間,伯南克就曾建議日本央行大幅增加國債的購買數量,即便在貨幣政策效果不彰的情况下,伯南克依然極力主張日本政府大力推行以通貨膨脹爲代價的貨幣政策。日本央行實際上在7年前就已經開始實行所謂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其大致含義是:在借貸利率已然位于或接近零水準時,向金融系統注入大量資金以刺激借貸和提振經濟。在維持零利率兩年而經濟依然不振後,日本央行從2001年3月起便通過向銀行系統注入超額準備金試圖啓動經濟。 

  當價格機制(降低利率)失效時,數量機制(擴張貨幣供應量)還值得嘗試。這是一個需要勇氣的决定。在此之前,首先需要確定衰退的時間是否足够長,只有是中長期的衰退,製造通脹才具有可行性,其次要决定何時結束這種激進的措施。就眼下而言,各國央行如果要這麽做,最好早下决定。這個看似激進的建議,是避免在經濟抬升時放鬆貨幣才開始起作用的謹慎選擇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