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一二三四五六 巴勒斯坦問題的源與流

http://www.CRNTT.com   2008-12-30 00:01:36  


 
   三大宗教,集會聖城

  耶路撒冷位於巴勒斯坦中部,面積只有158平方公里,人口約65萬。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但有據可查的是迦南人耶布斯部族從阿拉伯半島遷移至此,後來耶布斯城王麥基洗德在此建造了耶路撒冷城,並將它命名為“耶路撒利姆”。作為三大宗教的聖地,耶路撒冷地位問題已經超出了普通的領土範疇。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起源及傳播都與耶路撒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由於各宗教與耶城關聯密切,甚至有些宗教聖跡已有些難分彼此了,如著名的“神廟山”上有一塊巨石,猶太教稱它是亞伯拉罕殺長子以撒祭獻上帝耶和華之地;基督教則稱該處是上帝捏土造人的地方;伊斯蘭教則稱此石是先知穆罕默德由天使陪同登霄的踏腳石,穆斯林為此還於後來在此建築了著名的薩赫萊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

  猶太教的起源與發展。尊奉上帝耶和華為宇宙獨一神的猶太教有一個形成的過程。早期定居在迦南地區的猶太人祖先希伯來人中盛行拜物教,但這些部落有一個共同的崇拜對象——主神耶和華。公元前1003年,大衛王國從耶布斯人手中奪得耶路撒冷城,定為王國首都和猶太民族的宗教中心。所羅門繼位後,把耶和華樹立為國民主要的崇拜偶像,並建造了第一聖殿和王宮,奠定了耶城作為猶太教中心的神聖地位。後來促使一神教觀念形成的外因主要是外族的入侵和統治。巴比倫人攻陷耶城後,摧毀聖殿並驅逐了猶太人。波斯大帝居魯士對猶太人較為寬容,他准許猶太神學家整理猶太教經典。於是,今天被稱為“摩西五經”的猶太教經典《律法書》被整編出來,此時猶太教進入趨於成熟的階段。羅馬人鎮壓猶太人起義後,聖殿再次被毀,從此再未恢復。耶路撒冷是猶太教徒心中的聖地。耶路撒冷充塞在猶太教先知者的預言中、信徒日常生活的祈禱裡和世界各地的希伯來詩人的頌歌中。莫裡亞山是聖殿一度矗立的地方;西墻(即哭墻)是聖殿迄今唯一殘存的部分,它被猶太人視為信仰和團結的象徵,千百年來常有不少猶太人在墻下哭泣或祈禱,以緬懷先人和追憶民族苦難,“哭墻”由此而得名;錫安山上的大衛陵墓和奧利弗山上世代安葬猶太人的古老墓地也深深銘記在猶太人心中。目前,數以百計的猶太教堂正在為耶路撒冷的猶太人服務,這些教堂分別為猶太教各教派、各種族和世界各地的猶太教地區組織所認同。

  基督教的起源與發展。公元一世紀中葉,基督教產生於古羅馬帝國統治下的亞洲西部巴勒斯坦、小亞細亞等地。原始基督教是從一個猶太教新宗派分化而來的,它認為耶酥是救世主。猶太人被流放世界各地後,當時同外族雜居的一部分猶太人,在猶太教神學基礎上吸收了當時流行的天堂、地獄、靈魂不死等迷信觀念和東方宗教的一些儀式,以及古希臘、古羅馬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如忍耐、棄世、禁欲等,從而創立了早期基督教。由於羅馬帝國看到基督教宣揚的對國家忠誠、對主人恭順等教義有利於其統治,便開始對基督教加以利用。公元380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進一步宣布基督教為國教。羅馬統治者在耶路撒冷修建了許多基督教堂,從此,耶城很快變成一個基督教聖地。基督教徒認為,耶路撒冷是耶穌生活、布道、殉難和複活的地方。雖然基督教會強調的是作為天堂的耶路撒冷而不是世俗的耶路撒冷,但在《新約全書》上提到的一些關於耶穌業績和經受磨難的地方,一直吸引著虔誠的信徒們前往瞻仰。在耶城內基督教聖地很多,如聖墓教堂、最後的晚餐遺址、苦路上的14個基督受難處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遺址等。應基督教各教派保護耶路撒冷基督教聖地的要求,早在19世紀耶路撒冷是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時,就專門對這些聖地進行嚴格保護,規定“耶路撒冷基督教聖地維持現狀”。這一規定在英國委任統治時期一直有效,如今以色列人也仍然遵守。

  伊斯蘭教的起源與發展。伊斯蘭教產生於七世紀初的阿拉伯半島,其創始人穆罕默德於公元570年出生在麥加。他早年經歷曲折,十多年的商旅生涯使他接觸到了阿拉伯半島和叙利亞地區的社會情況,並逐漸熟悉了半島的原始宗教、猶太教和基督教的情況,這為後來他的創教活動提供了條件。公元610年,穆罕默德以“先知”自命,創立並開始傳播伊斯蘭教(“伊斯蘭”,阿拉伯語原意為“順從、和平”)。他曾一度確定耶路撒冷為穆斯林朝拜方向,主張建立政教合一的宗教公社。公元638年,哈裡發奧馬爾率領的穆斯林軍隊攻占耶路撒冷後,伊斯蘭教在此得到廣泛傳播。公元691年在聖殿山上修建了奧馬爾清真寺,耶路撒冷遂成為哈裡發的統治中心。從公元1072年到1948年以色列獨立前,耶城先後多次被穆斯林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基督教徒等征服,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在此期間占據統治地位。穆斯林視耶城為僅次於麥加和麥地那的第三大聖地。阿拉伯人認為耶布斯人是其祖先,他們比猶太人更早生活在耶城。《古蘭經》裡提到耶路撒冷為“遙遠的地方”,先知穆罕默德一天晚上從麥加被帶到耶城,從那裡登上了七重天。這一天後來成為穆斯林的“登霄節”。
四次大戰,怨恨彌漫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建立,但阿拉伯人堅決反對,此後阿以矛盾不斷激化,並於1949、1956、1967和1973年相繼發生四次大規模戰爭。通過戰爭,以不僅占領了聯合國決議劃分給阿拉伯人的土地,進而占領了西奈半島(1982年歸還埃及)、戈蘭高地和黎巴嫩南部地區(1982年占領,2000年5月撤出)和整個耶路撒冷市,近150萬巴勒斯坦人逃離家園,淪為難民。

  第一次中東戰爭。以建國翌日,埃及、約旦、叙利亞、黎巴嫩和伊拉克軍隊聯合向其發起進攻,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阿拉伯軍隊4萬多人,以只有3萬人游擊武裝,沒有正規軍隊。但以民衆全力保護新生國家,出色的游擊戰也破壞了阿拉伯聯軍的統一作戰,使其被迫各自為戰,加之阿拉伯各國懷有搶占地盤的私心,致難以協調指揮。美國緊急建議聯合國安理會提出休戰,蘇聯也不滿阿拉伯國家的貿然進攻。6月11日,阿以雙方同意停火四周。以在全世界猶太人的及時幫助下,迅速恢復戰鬥力,並組建了正規部隊“以色列國防軍”。阿拉伯國家於7月9日再次發起攻擊,但以國防軍已擴充到6萬人以上,而且武器精良。以最終取得戰爭勝利。戰後,以不僅奪回了聯合國“分治”決議劃歸它的領土,而且占領了大部分聯合國劃歸巴勒斯坦人的領土,占領面積相當於巴總面積的80%。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