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重啓農村改革 應對全球經濟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09-01-11 17:47:08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農村的問題改變了中國經濟發展方向。我認為中國經濟具有二元性特點:城市是政府經濟,農村是市場經濟。也就是說,發展城市經濟主要依賴的是政府力量,而發展農村經濟則主要依賴了市場的作用。在時間上,前者是90年代中後期以來的發展戰略,而後者則是80年代的發展戰略。 

  中國農村從來都應該是改革的前沿,這并不僅僅是因為農村人口龐大,還因為農村實際上具有很強的創業能力和精神。農村的經濟和金融自由化,加上農村本身具有的創業能力和精神,所產生的經濟有加倍的效益。這個問題要從改革開放前的農村狀況談起。我個人認為,農村地區是改革開放前中國唯一保留著創業精神的地方,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的改革開放可以成功,而前蘇聯卻最終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控制了絕大多數的資源和價格,尤其是在城市地區,民營經濟和個體戶幾乎絕跡。但在農村地區和相對落後的地區,政府沒有也無法完全根除私人經濟。這即使在計劃經濟最盛行的年代也做不到,因此農村地區也隨之保留了一部分創業精神。例如在“文革”期間,農村依然殘存了自留地和非正式的自由貿易集市。我小時候看過一部叫《青鬆嶺》的電影,裡面有一個情節講的就是有些農民經常把農產品拿到自由市場上去賣,而不交給國家。現在想想,這就是市場經濟的一種表現,而這樣的事情當時在城市是很難看到的,只有在農村才存在。 

  俄羅斯采取了激進的經濟改革措施,效果并不好,原因并不在於休克療法本身,而在於它是在一個沒有創業的情況下進行經濟改革的。前蘇聯有將近70年的計劃經濟歷史,工業化非常徹底,已經失去了農民的創業精神。這就是為什麼在很多工業化的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激進的休克療法,無法取得很好的效果的原因。中國則正好相反,中國的農民非常具有創業精神,即使經濟改革不是那麼激進,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中國農村所留下的創業能力和精神是中國經濟的最大資本。 

           依靠政府力量的城市化會帶來嚴重後果 

  我對中國現在所進行的全部依靠政府力量的城市化非常擔心。中國的城市化有一個非常關鍵的條件,就是土地的價格很低,土地歸國家所有,一級市場全是被政府壟斷的。高樓大廈都是鋼筋水泥,如果土地價格很低的話,建築成本就會很低,這就刺激了開發商的投資熱情,也加大了對原材料的需求。 

  依靠政府的力量推動城市化的結果就是通貨膨脹。巴西曾經用15年的時間進行“強迫工業化”,采取的手段跟我們中國非常相似———農民大規模的移民,土地價格很低廉,政府用政治的力量保護開發商,保護工業家的開發,創造工業園區。巴西得到了十幾年經濟高速的增長,但是最後經濟迅速跨下來。而東亞地區的城市化模式是土地私有化引導的。比如在台灣工業化的過程中,第一批台灣的富翁中很多都是農民,他們變成富翁以後,要麼用土地的收益去創業,要麼他們自己變成開發商。中國現在說走中國獨特的路子,其實跟拉美非常相似,造成的問題也非常相似,金融危機、企業競爭能力不強、貧富差距擴大、社會不穩定等等。 


前幾年我和國內學者討論這個問題,他們一般都不以為然。但現在外需垮了,而中國20年來被外國投資者贊譽的史無前例城市化卻沒有形成強大的內需,現在這個問題就顯示出來了。要正確面對這次全球經濟危機,我們必須回到以人為本的80年代的政治經濟模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