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教育部門的GDP主義及其後果

http://www.CRNTT.com   2009-01-20 12:15:30  


 
  在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這個階段,尤其是工業化的這個階段,中國最需要的技能工人。但中國的現實是,熟練工人大量缺乏。因為中專、大專和各類技術學校都變成了大學,自然造成了培養這類技術工人的學校的大量缺乏。

  這就導致了今天的人們所面臨的困境:一方面是數以百萬計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企業找不到有用的人才。中國的學生是非常優秀的,但經過了四年的大學培養,則變成了無用之才。

  當然,這和中國人的社會心理也有關系。中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都可以進北大和清華,都可以“學而優則仕”。但很顯然,同樣重要的是教育部門充分利用了中國家長的這種社會心理。在很大程度上說,中國的教育機構只圖利,而沒有承擔起其“社會責任”來。

  後果當然不僅僅是對學生本身,而且也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其中一個負面影響就是中國的產業升級困難重重。

  很多年來,中國在產業升級方面過分依賴於投資者,這可以從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等等種種說法上看出來。但問題是,為什麼產業升級從內部來說沒有巨大的動力呢?人才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中國的很多基礎研究都非常先進,并不亞於其他先進國家,但就是轉化不了產品。同樣一種技術,拿到日本和德國生產和拿到中國生產就有巨大的差異。這裡工人的技術和工藝水平是個關鍵。

  中國盡管已經是世界制造業中心,但是制造的大多是產業鏈上的低端產品。企業依賴的是無窮的廉價和毫無技術要求的勞動力,而學校也不培養能够促使中國產業升級的勞動力。

  可以確切地說,如果中國的學校不能培養大量的技能工人,中國很難成為一個創新型國家。技能工人而非外來的技術和資本是內發型技術創新國家的最重要的因素。

  孔子學院的不可持續性

  再進一步說,中國的教育制度也非常有效地制約著中國企業家的生產。在發達國家的早期工業化階段,就企業家的教育背景來說,大多數企業家都產生於中等技術學校。他們所受的教育使得他們能够對某些現存技術進行改進,甚至創造新的技術。而在高端技術領域如物理、化學和航天等,企業家總是少數。這在任何社會都是一樣的。

  中國教育制度所培養的人才并不符合這個分布。如上所說,中國在下端是毫無技術要求的工人,大多為農民工;頂端是從事基礎研究的科學家。缺少的就是中間地帶的人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