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外貿拐點 中國應如何看待

http://www.CRNTT.com   2009-01-24 10:34:57  


中國外貿受到國際金融海嘯的嚴重影響
  中評社北京1月24日訊/金融海嘯對中國的外貿出口造成了嚴重影響,如何應對已經廣受關注。人民日報海外版今天登出雯子的文章:“如何看中國的外貿拐點”,文章内容如下:
 
  臘月裡閑話年景,說起2009年中國外貿的預期增幅定為“與GDP同步”,大家無不感嘆:置身全球經濟寒流,制定這個目標,可謂耐人尋味!

  加入世貿7年多來,人們已習慣了中國外貿每年兩位數的大步增長,而近日的年度數據卻勾顯了一條下行曲綫:中國外貿速度逐月回落,2008年出口增幅同比下降8.5個百分點,11月、12月連續驚現負增長。四顧環球,盡管《金融時報》認為“中國訂單數量僅溫和下降令人欣慰”,但正如《華爾街日報》所言:“即使在衰退中,這種滑落也是非同尋常的情況。”

  外貿遭遇拐點,足以證明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實體經濟的衝擊度,加上短期因素,今年外貿形勢更嚴峻,業內預測出口增速可能大落,部分行業甚至會負增長。總的看,壓力來自三方:

  首先,外需疲弱將持續較長時間,出口不容樂觀。聯合國貿發會議預計今年世界經濟為零增長,中國出口近60%直接或間接面向美歐日,這三大經濟體陷入深度衰退,短期內恐難複原,而通過其他市場彌補由此損失的出口要付出較大代價。

  其二,貿易保護主義會進一步抬頭,全球經濟低迷,國際市場收縮,更易誘發摩擦。

  其三,進出口貿易風險增大,經濟不景氣造成不少進口商和經銷商融資難,一些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收購,部分國家和地區信用惡化,勢必增加中國外貿企業履約和結算風險。

  投資大亨索羅斯在新著《金融市場新範式》中指出:“各國能否有效對付本輪金融危機,關鍵在於其各自的政策效應。”危機尚未見底,但全球消費者的生活需求還算穩定。中國要加緊下足政策功夫,力爭“危”中求“機”。最近中國政府提出穩外貿的7項舉措,完善政策支持體系,給“嚴冬”裡的企業添加了暖意。外部環境趨緊,立足擴大內需十分必要,但絕不能忽視和放鬆外需。內需、外需都是中國經濟快車的重要動力,如果出口急劇墜落,會帶來企業投資需求、就業、員工收入乃至國內消費的下降,進而影響內需基礎。

  一系列穩外貿的政策成效雖有待時日,但應看到,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凸顯宏觀調控的利好,而且政策調整仍有較大餘地;外需不振,對需求彈性小的消費品影響相對較弱,進口國居民收入縮水,中國紡織品、鞋類、箱包等傳統出口產品在性價比方面競爭優勢強,替代性小,國外消費者還是會買賬;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增加出口,存在拓展空間,可望有所作為。

  金融危機造成外需下降,客觀上給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提供了巨大的倒逼壓力,未嘗不是好事。當然,沒有一定的規模打底,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就會成為空中樓閣。作為一個開放的經濟體,穩外貿、保出口,當是中國年內必須應對也必須奮力越過的一道關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