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在危機中重新尋找發展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09-02-03 11:50:23  


 
             亦須抗拒西方轉移危機壓力

  到目前為止,各國政府應付危機都顯現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局面。中國政府要有效解決危機,也必須克服這方面的傾向。全民共度危機、全球共度危機應當是解決危機的大思路。就是說各國內部社會各階層要分享負擔(內部責任),國際社會各國也要分享負擔(外部責任)。

  就中國內部來說,如果既得利益過於自私,試圖把危機轉嫁給弱勢群體,甚至利用危機再進一步獲利,那麼就不能克服危機。

  中國諸多社會制度難以建立和既得利益的阻力分不開。如果既得利益不能克服,就會造成政府“只取不予”的局面。中國有“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治國經典。如果只取不予就會導致深刻的社會政治危機。

  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不勝枚舉。危機時刻必須“用之於民”。反之,“用之於民”也是政權強大之根本。如果中國不能建設一個有效消費社會,就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危機。如果這次危機不能促成基本社會制度的確立,未來經濟增長就會缺失動力。這些并不是很多人所意識到的。

  同時,中國也應當承擔外部責任,就是和國際社會協調,共同對付和解決危機。因為經濟的全球化,如果每一個國家過於自私,那麼危機就會向縱深發展。

  全球化必然要求各國間的協調行動。中國一方面需要承擔自己的國際責任,但同時也要抵制西方轉移危機的壓力。中國外向型經濟的弱勢就是容易受西方的影響,就是說西方很容易把危機轉嫁給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上。

  應當對這次危機對中國所帶來的風險及其包含的機會作深度思考。如果危機促成社會制度建設和經濟發展新模式的確定,那麼中國外部的影響力的性質就會得到根本的改觀。

  內需和外貿是持續經濟發展的兩條腿。如果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倚重的是“外貿”這條腿,那麼解決危機意味著中國要確立另一條腿,就是一個龐大的消費社會。到了兩條腿走路的時候,中國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強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