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農民工問題嚴峻化 是危更是機

http://www.CRNTT.com   2009-02-17 09:28:42  


 
  這段歷史已經過去了,很難也沒有必要再去追究誰的政策責任了。但這個制度未來如何發展,則是一個必須加以嚴肅考量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後的第一代農民工還可以說得過去。他們本身是農民,因為農村改革,他們從農業人口中分化出來。這是歷史的必然。

  但是今天,第二代農民工開始逐漸成為主體,並且第三代也開始處於成長階段。除了“農民工”這個人為的身份,他們和城市居民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區別。

  一個正義公正的社會不會是個絕對平均的社會或者毫無城鄉差別的社會(到今天這些還是停留在空想階段),但必須是個開放的社會。也就是說,社會必須是包容性的(inclusive)而非排他性的(exclusive)。

  農民工制度的存在,不管其有怎樣的歷史和現實的原因,說明了中國社會在很多方面仍然具有排他性質。

  排他性社會意味著什麼?就是說在一個社會中,一個社會群體(往往是強勢社會群體)的生活品質水平的提高或者維持一方面必須依賴於另一個社會群體(往往是弱勢社會群體)的貢獻,但另一方面同時又排擠後者的進入,阻止後者來分享前者的生活品質,並且社會群體之間的界線往往是通過各種制度化途徑來劃定的。

  在人類歷史上,這種排他性的社會在很多國家的各個階段都存在過。儘管人類已經進入了後現代社會,但社會的排他性往往會通過不同形式保存下來。

  筆者在上周已經簡單論述了為什麼中國存在的排他性的農民工制度安排既違背人本原則,也違背生產力解放原則。再進一步說,這樣的社會絕非和諧社會,而是會充滿著各種各樣的衝突,甚至包含有潛在的革命因素。廢除農民工制度就是要保持中國社會的開放性。就是說,如何對待農民工關乎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是朝開放社會發展還是倒退為一個封閉社會?

城市須吸收够多的農業人口

  農民工問題也關乎中國經濟制度的發展方向。工業化和城市化是一對孿生姐妹。同時工業化和城市化也為城鄉一體化提供了巨大無比的動力。從農業分化出來的農民工流入城市具有高度的自發性,政府就可以利用這種自發機制,在滿足工業化需要的同時消化從農業中分化出來的剩餘勞動力。

  自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工業化和城市化來推動經濟發展,這是中國各方面的共識。當然,城市化不能僅僅理解為大城市化,建設一大批中小城市群更能符合中國的現實。

  實際上,上世紀末中國政府提出西部開發政策時,就有專家建議要通過建設中等城市群的辦法來發展西部。這個建議在今天和今後也仍然有效。

  城市化還是消化農業人口的最有效途徑。農民工(尤其是第二和第三代)轉變成城市居民就會給各種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人力資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