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台北故宮,不再只是美麗的傳說

http://www.CRNTT.com   2009-02-23 12:09:50  


 
  《台北故宮》出品人杜大寧告訴記者,片子播出後,每天都能接到好幾個從台灣打來的電話,詢問怎樣才能買到《台北故宮》的影碟。一位姓吳的先生說:“大陸要開播《台北故宮》的消息不少島內媒體都有報道。其實以前DISCOVERY、NHK等都曾拍過紀錄片,這次之所以特別期待,就是想看看大陸同胞會有怎樣不一樣的理解和視角。所以,我在第一時間就通過網路看了,不錯耶!”

  另外,紀錄片甚至還在島內產生了“經濟效益”。台北故宮的工作人員接受採訪時說:“《台北故宮》在大陸播出後,來台北故宮參觀的大陸遊客增多了,連我們專賣店的生意都一下子火爆好多,鎮宮之寶——光緒年間翠玉白菜的仿製品,每天多賣好多件。”

  這些信息顯然讓周兵很振奮。因為一直做紀錄片的他,理想層面的期待大概遠遠超過現實層面。

  “你有沒有想過原因呢?《台北故宮》為什麼會火?”我問道。

  “‘台北故宮’這4個字應該就是主要原因吧,或許誰拍誰火,不是它因為我們而火,是我們因為它而火。”周兵哈哈笑了。

  “火就是成功嗎?”我接著問。

  周兵略微沉思,緩緩答道:“其實,就具體的製作細節而言,還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不過,有人關注才是第一位的。你看,現在的確有更多人知道了有關台北故宮的故事,也有更多的大陸遊客想買一棵著名的‘白菜’帶回來,從這一點上來說,我們算是成功了。”

  《台北故宮》拍攝的背後:門一鎖,上船就走

  見到周兵,是在2月的一個午後,天空中有細細的雨絲彌散。

  北京南池子的一個工作室裡,周兵盤腿坐在茶桌旁,黑色中式棉袍,神色淡然。

  閑適的氛圍中,我提出希望周兵講一些有關台北故宮中珍寶的故事。

  翠玉白菜、東坡肉形石、毛公鼎、嬰兒枕……第一次親眼看到這些早就揚名四海的珍寶,周兵說他的心情相當複雜,是激動、是滿足,還是震撼。

  那麼,怎樣把這些珍寶展示給世人看?《台北故宮》選擇了講述,講述文物背後的歷史和歷史背後的人物。

  為此,《台北故宮》攝制組5次赴台,尋找親歷者。最終,他們找到了幾位仍然健在的1948年參與運送文物的專家和他們的後人。

  以後來者的視角看,歷史往往是那麼不可預期。

  當年跟隨文物赴台的專家,都以為幾個月之後就能回大陸。有的專家甚至連家屬都沒帶,門一鎖,上船就走。即使到了台灣,還告訴家人不要買貴的結實的家具,因為很快就能回去。但沒想到,一去就再也沒回來。

  文物遷徙的背後,是人物命運的顛沛流離。

  北京故宮青銅專家李光謨如今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父親李濟是中國考古學界的開創者、安陽殷墟考古的主持人。當年,父子二人一起到了台灣,但很快李光謨為繼續學業輾轉返回大陸,可他怎麼也沒想到那一別就是長達數十年的兩岸隔絕和骨肉分離。直到李濟去世,父子倆再沒有見過面。

  文物遷徙的背後,還有一份堅守和忍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