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許小年:陸克文和凱恩斯錯在哪裡?

http://www.CRNTT.com   2009-03-17 09:28:15  


 
  金融救援要堅持原則,因為任何救助都會帶來棘手的“道德風險”問題,即市場參與者因有政府兜底而放鬆風險控制,採取更加激進的投資策略。金融的系統風險歸根結底在於市場參與者識別與控制風險的能力,而不是陸克文先生所指責的自由交易和複雜的金融創新;風險歸根結底是“道德風險”,而不是產品風險。如果投資者自已喪失了控制風險的激勵,簡單的產品也可能大幅增加系統風險。鬱金香很容易理解吧?一樣造成泡沫。房屋是再普通不過的商品了,看得見,摸得著,價值的計算也不需要複雜的數學公式,可房地產市場上依然是泡沫不斷。 

  陸克文總理只談救援,不談重組,在資產-負債失衡未得到糾正的情況下,經濟復甦的希望在哪裡?陸先生又捧出了他的神奇政府。 

凱恩斯主義的神話 

  陸克文總理自視為羅斯福總統和凱恩斯的傳人,要用擴張性財政政策創造需求,將經濟拉出衰退。可以預見的是,今天的財政刺激如同歷史上的羅斯福“新政”,除了為凱恩斯主義的失敗增添新的案例,為社會民主主義者拉到選票,不會再有其他的效果。 

  從1933年開始實施的羅斯福 “新政”並未結束“大蕭條”,“新政”下的財政開支雖然大幅增加,但沒有顯示出扭轉乾坤的刺激作用。請看以下數據與事實:美國的真實GDP直到1939年才恢復到1929年的水平;失業率則在1931年躍升到16.3%後,一直保持在兩位數的高位,遲至1940年方從一年前的17.2%降到14.6%。在大戰正酣的1941年,失業率總算降到了一位數——9.9%。結束“大蕭條”的不是羅斯福“新政”,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超高的軍事開支。將經濟的恢復和希特勒的戰爭聯繫在一起是令人尷尬的,功勞於是就被記到了羅斯福頭上。

  如果 “大蕭條”還不足以說明問題,再看凱恩斯主義在日本的實踐。日本經濟於1980年代末進入衰退,政府也祭出了凱恩斯主義,執行了多達13個財政刺激計劃。在近二十年的時間裡,財政赤字對GDP的比率每年都超過了5%,其中有七八年超過了10%,但日本經濟仍不見起色,GDP年平均增長率僅為1%左右,並多次出現負增長。當前的金融海嘯來襲時,儘管日本不是重災區,經濟卻第一個倒下,2008年4季度,GDP同比萎縮了12.7%!由於長期推行凱恩斯主義,日本的國債從1990年占GDP的60%增加到現在的160%以上,政府已無力再舉債。除了自民黨在首相走馬燈式的更換中勉強保住了政權,凱恩斯主義留下的只是停滯的經濟、殘破不堪的財政,以及更加暗淡和遙遠的復甦前景。 

  從邏輯上講,凱恩斯主義的失敗乃題中應有之義。從1930年代的“大蕭條”、日本1980年代末的泡沫破滅、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今天的全球經濟危機,所有這些大動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崩盤之前的異常繁榮,而且十有八九都是信貸支持的繁榮。如同吃了激素的兒童,可以透支營養和體力,在一段時間裡加速成長。但信貸激發的景氣無法持續,一旦信貸中斷,災難立即降臨。衰退是對畸形繁榮的償還,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免費的午餐。正是基於這一信念,奧地利學派的米塞斯和哈耶克預見到了“大蕭條”,雖然他們沒有也不可能準確預測災難發生的時點。為了緩解停用激素帶來的痛苦,凱恩斯主義建議恢復激素的供應,這就是它的邏輯,這就是它必定失敗的根本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