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台灣教育  要贏在創意

http://www.CRNTT.com   2009-03-21 10:57:33  


臺灣教育需要多元創意
  中評社香港3月21日電/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陶儀芬今天在《聯合報》發表文章“拚不過? 台灣教育要贏在創意”。作者確信台灣一定要將其生存的利基從“拚鬥精神”逐漸轉化為“多元創意”,才能擺脫被中國大陸追得喘不過氣來的困境。 文章内容如下:
  
  最近的棒球輸球、山寨訂單救股市、陸客血拚,讓台灣人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國威脅”已經不僅是臺灣之外的飛彈、外交,而是近在身邊的個人生存競爭力問題。一時之間,朝野上下一片憂戚。

  記得多年前一位到北大交流回來的學生告訴我,她在與北大同學朝夕相處的兩周中,確實感受到這些十三億人口中競爭出來的年輕人都比台大學生要有更強的拚鬥精神,但她對自己的競爭力擔心幾天後,悟出了一個道理:台灣學生優勢在我們的思考方式,在民主、多元的環境下產生的較具創意、較敢批判的獨立思考能力。當時,我對這個學生的自信與思考能力感到相當欣喜,也很同意她的看法。

  多年來,在兩岸學術交流的過程以及許多與台商的訪談經驗中,我更加確信台灣一定要將其生存的利基從“拚鬥精神”逐漸轉化為“多元創意”,才能擺脫被中國大陸追得喘不過氣來的困境。如何孕育出“多元創意”的下一代呢?除了維持民主、開放的大環境,跟得上時代潮流的教育體制應該是最重要的。

  從最近李家同教授所帶動的對國語教育的批判中,我們發現,目前台灣的教育體制,跟中國大陸沒有太鮮明的差別,根深蒂固的教育哲學仍是被動重於主動、背誦重於啟發、細節重於觀念,城鄉差距越來越大,課業負擔越來越重,學生人際溝通情緒控管能力越來越差。

  雖然教改提高了入學方式與教材的多元性,但台灣政府的教育支出過低可能是整個體制跟不上時代潮流的最根本原因。根據“教育部”網站提供的資料,台灣在二○○七年教育經費支出佔GDP的百分比是五點五,比不上以色列的八點四,美國的七點四,南韓的七點二,甚至泰國的六點八。

  首先,教育經費過低導致偏遠地區師資與資源不足,各層級老師在專業上充電交流的機會太少。其次,一綱多本的政策看似自由化,但由於業者競爭激烈壓低成本考量,教科書編寫不夠專業用心,內容龐雜但啟發性不足,產生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但卻不見程度提升的窘境,需要教育當局投入資源,參考先進“國家”教材設計,全面重新檢討更新。再次,各級學校設施不夠,專門課任教師師資不足,學生多半還是以教室內聽講為主要學習形式,過分偏重智育,長期靜坐教室被動學習,與近年兒童近視、過動、憂鬱問題快速增加的驚人現象,都有密切相關性。

  學校教育品質提升不能朝更多元、活潑、啟發的方向發展,全台焦慮的家長瘋狂地把小孩往補習班送,補課業、補升學、補才藝、補體育,甚至補EQ管理,造成補習班在教改之後反而倍增的奇怪現象。父母的這種“自力救濟”行為,不但埋葬了許多“快樂童年”,也大大強化了城鄉孩子的教育資源落差。

  當對岸的溫家寶把“普九”教育改革看成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重心時,我們政府在關心棒球與產業前,是不是更應想想如何花更多心力為孩子創造一個活潑快樂的學習環境,保持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心、對知識的熱情,長大之後真能以“多元創意”為他們競爭力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