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林達:蔣經國走出了一個時代

http://www.CRNTT.com   2009-04-19 09:39:00  


蔣經國先生
  中評社北京4月19日訊/南方網昨天登載旅美作家林達的文章:“蔣經國走出了一個時代”。文章說,台灣要以和平方式推進民主、從本質上打破專制制度本身,顯然受益於這個制度的獨裁者———他的個人變化對推進歷史是極為關鍵的,這是人們今天回顧蔣經國的意義。全文如下: 

  今年是蔣經國的一百周年誕辰,恰好是國民黨的馬英九執政,而馬英九又曾長期擔任蔣經國的英語秘書。看電視新聞報道,馬英九連續兩天在宴請原來蔣經國身邊的一批老人。每次祭奠悼念,馬英九也從不掩飾自己對蔣經國的私人感情。同時,也幾乎每次都會引來一部分台灣民眾的抗議,為著蔣家專權時期發生過的大量冤情。這讓我想起去年參觀已被改名為民主紀念館的中正紀念堂,當時是民進黨執政,原本要強調“肅穆”的原始“紀念”設計理念,被民主進程歷史展覽的展品打破。半空懸掛一群鮮艶色彩的台灣風箏,從上至下占據整個大廳的展板,不乏激昂壯烈的民眾抗爭場面,當然有美麗島事件甚至有自焚抗議者的照片。 

  但是,今天從台灣社會整體來說,是開放和容忍了不同的表達。台灣兩蔣40年歷史的功過是非,會逐漸在開放的表述中變得清晰起來。我想,當民眾在反對一個專制時期,他們反的是什麼?反的應該是“我方全對、對方全錯”黑白兩分簡化的思維,反的應該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或者“敵人的朋友就是我的敵人”這樣的簡單邏輯。假如以專制社會的思維方式和邏輯來反專制,就無力與專制社會拉開距離。現在越來越多的台灣人已經能夠冷靜反省複雜的蔣經國時代。 

  台灣要以和平方式推進民主、從本質上打破專制制度本身,顯然受益於這個制度的獨裁者———他的個人變化對推進歷史是極為關鍵的,這是人們今天回顧蔣經國的意義。 

  台灣演進的模式絕非孤例。記得剛到西班牙,感覺佛朗哥就是蔣氏父子的集合。看西班牙歷史,會感到佛朗哥之後的民主改革儘管過程曲折,可要描述是簡單的,歷史學家們對它的解讀幾乎沒有什麼分歧,不需要做傷腦筋的判斷。可是,內戰和佛朗哥時期就要複雜得多。不論當事人還是史家,看法都有很大分歧,而且多半南轅北轍。兩蔣的台灣和佛朗哥的西班牙時期,都是40年左右,都有專制獨裁必然會有的鎮壓和血腥的那部分,也都有向民主推進的那部分。兩部分是交織在一起的。台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蔣經國傳》的作者、美籍作家江南在其舊金山寓所被暗殺。那是1984年10月,是蔣經國各方面的改革已經開啟或者在做準備的時候,仍然發生了這樣的惡性事件。不論事件是否和蔣經國有關,情治部門的行事傳統可見一斑。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