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余光中:九十論百里

http://www.CRNTT.com   2009-05-03 10:59:52  


 
           白話含文言 文字有力量 

  五四另一變革,便是棄文言,行白話,乃有新文學、白話文學。如果有人認為,文言已成冥鈔,白話才是現款,就錯了。文言其實是以成語的身分傳了下來:受過教育的人,每天口頭無可避免地要說許多成語,而一篇白話文更需要一些簡潔、鏗鏘,甚至對仗的成語來滋潤、變化,或加強。無論口頭或書面,如果禁用成語,勢必鬆散而累贅,費力又耗時。何況許多成語都含有生動的比喻,例如“釜底抽薪”、“破釜沈舟”、“心血來潮”、“目光如豆”、“孤掌難鳴”、“眾志成城”。

  有些場合,簡鍊的文言才有力量,所以“毋忘在莒”之後有“莊敬自強”,“莊敬自強”之後有“戒急用忍”。就連五四的愛國運動,也不免動用岳飛的壯語“還我河山”。經典之作若不保留原文,也會失去權威,破壞氣氛。論語莊孟,能用白話代替嗎?金剛經、心經,不用鳩摩羅什、玄奘的文言體而改成白話,佛教徒肯念嗎?牧師講道,不還是在用十七世紀的《欽定本》嗎?

           慈母手中線 動人又白話

  文言與白話並非截然可分。六百年前的《水滸傳》已經用白話寫了,至於宋人話本,就更早了。在文言與白話之間,舊小說的章回體極兼善的過渡。今日的青年未曾經歷此一邊疆,只迷於當前暢銷的翻譯小說,對中文的認識乃停留於平面,而不知有文白對照甚至文白相濟的立體感。

  其實古詩之深入淺出者,多非文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能再白了。“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生年不滿百,長懷千歲憂”;也和文言無關。如果把唐詩宋詞都算在文言的比例裡,是不合理的。老實說,今日報刊上發表的現代詩,有許多比古人深入淺出的詩詞難懂多了。

           讀古典文學 涵養好作家 

  至於古文本身,也大有艱深與平易之分。國文課本選文,艱深古僻的可以避免,平易動人的不妨容納,其間的取捨天地仍大。我的專業是英國文學,應該不算學究中遺老。讀了六十多年英詩,教了五十年英詩,也做了半世紀的翻譯,我的結論是:古典文學與古文,對於現代作家的修養與氣度,教益至鉅。我自己及身而驗,相信對於王鼎鈞、張曉風等,也是如此。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