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四十五歲現象 中國不可不重視 | |
http://www.CRNTT.com 2009-06-03 12:06:59 |
改革分配機制是關鍵 浪費社 會人力資源,是“45歲現象”產出的不良後果之一。這種現象不能制止,會潛移默化地把很多人的成功路徑引向當官小道上,相當多國家棟梁之才,可能把精力和智慧消耗在琢磨人事安排上。 如果進一步分析,還有很多社會問題都與之有關。比如浮躁風氣,與年輕幹部和管理者年輕化無不關系。年輕人有活力,求新獵奇,但對一些“新事物”、“新創意”的警覺性、鑒別力不強,不免意氣用事,急於求成。再如浮誇風氣,由於提拔年齡卡得很緊,每個幹部和管理者都以被“提拔”為主要目標,想盡快出政績,不惜弄虛作假、犧牲環境、危害他人權利為代價,而對具體的、實在的利國利民的事業缺乏興趣和耐心。 而最令人擔憂的是,會影響人們健康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民間已有這樣的流行話:“年齡是個寶,文憑很重要,關系最關鍵,能力作參考”。當真才實學被視為不重要的因素時,現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靠什麼建構? 這就需要認真思考“45歲現象”的成因。“官本位”傳統,工作壓力大需要年輕人支撑,高科技時代需要反應快捷的頭腦去應對變化,政府職能轉變和官員選拔制度滯後,都是不能忽視的原因,但最根本的或許是分配體制上的優惠和特權。無論是政府官員、企業管理者,還是大大小小的“領導”,都具有一定的特權,有令人羨慕的物質優待和很多看不見的獲取利益的渠道,這就吸引人們競奔行政隊伍和管理者階層,甚至作為理想追求。 而在一些民主法治國家,選舉和監督讓當官成了最危險的職業,注重經濟成本讓中層管理者成為裁員的首選對象。他們對專業的人士的尊重體現在收入分配上,幾乎所有的管理者都明白專業人士的腦和手,是機構和自己財富的來源,所以給專業人士較高的待遇,鼓勵他們埋頭苦幹。成為專業人員,也便成了很多人的追求,安定且體面,在黃金般的中年期達到事業頂峰,為社會創造財富和價值。中國要減少“45歲現象”,從平衡實際收入差距和減少官員特權做起,也許是較便捷的入口。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