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外貿 逆差趨勢已露苗頭

http://www.CRNTT.com   2009-06-06 11:55:07  


 
         “高順差”面紗下:逆差趨勢已然露頭

  文章指出,以金額計算的順差水平,已高估了目前的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而這種高估,很可能令人們對中國出口形勢作出誤判,導致政策可能出現超調風險。因此,如果能够從實物量角度審視中國當前外貿狀況,應能對冷靜、客觀評估形勢有所裨益。

  根據數據的可得性,我們采用兩種方法來測算實際進、出口數據。一種方法是,以2005年金額計算的進、出口餘額作為基期數量,以按實物量計算的進、出口增速數據計算出隨後年份各月實際進、出口餘額,然後在此基礎上計算出實際順差額A;另一種方式是,以2005年金額計算的進、出口餘額作為基期數量,但以價格指數折算後的進、出口增速計算出今後年份各月實際進、出口餘額,然後測算出實際順差額B。

  第一種方法的測算結果顯示,中國實際外貿順差A在去年8月見頂,此後快速回落,并在今年2月一度出現大約29億美元的逆差,隨後反彈,但3、4月份實際順差額已分別只有108億美元和73億美元。而第二種方法的測算結果則顯示,中國實際順差在去年7月份見頂,在11月驟降至不足50億美元的水平,12月首次變為逆差,一直延續至今;2月份實際逆差一度達到76億美元,4月份逆差仍為18億美元。

  限於數據的可得性,就具體數值來說,上述測算可能不盡精確,但兩種測算所顯示的同樣趨勢,卻是值得我們高度關注的。如果繼續忽視已經出現的這種苗頭,一旦未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或出口繼續下滑,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的經常項目順差就可能快速縮小甚至轉負。

            認識實際順差的意義

  文章表示,此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在中國第一季度6.1個百分點的經濟增長中,最終消費和投資共拉動6.3個百分點,而淨出口則是唯一拖後腿的因素,拉動-0.2個百分點。但是,這似乎與人們看到的海關總署公布的名義順差數據不一致。因為第一季度名義順差額為623億美元,較2008年同期的406億美元不是減少了,而是增加了217億美元,同比增速高達54%。

  其實,問題的根源在於,那是名義值,而GDP增速核算中采用的是實際值。而觀察前文圖表4提供的測算結果,無論哪種測算方式,今年實際順差額都低於去年同期:第一種方法測得的今年第一季度實際外貿順差A為38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473億美元下降91億美元,同比下降19%;第二種方法測得的今年第一季度實際外貿順差B為-12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598億美元下降720億美元,同比降幅高達120%。因此,至少從定性的角度,與名義值顯示出外貿順差狀況相比,後兩種測算方法與外需對第一季度經濟增長的拉動情況更為吻合。

  在確定有效匯率是否高估的過程中,理論上通常有兩個參照系:相對於購買力平價和相對國際收支狀況。對於前者,如果一國貨幣的價值高於按購買力平價確定的價值,那麼,它就被高估了。但是,大量研究顯示,購買力平價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其實都不成立。那麼,更為合理方便觀察實際匯率是否高估的指標,就應該是國際收支狀況。對於非國際本位幣,在假定國際收支大致平衡為合意政策目標的情況下,如果一國經常項目出現持續逆差,那麼,該國貨幣就應該是被高估了。而我們測算的實際外貿順差狀況,已清楚顯示人民幣很可能已出現高估苗頭。如果認識到出口量的變化能够反映更為穩定的趨勢的話,那麼,如果人民幣繼續升值,在“J曲綫效應”的時滯過後,中國外貿逆差最終會在海關總署公布的經常項目名義值層面顯山露水!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