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外儲投資多元格局浮出水面

http://www.CRNTT.com   2009-06-09 15:06:27  


外匯儲備投資多元化有利於規避風險
  中評社北京6月9日訊/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宣布將在其執行董事會上討論發行債券的融資方案。而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也表示,願意在安全、收益合理的範圍內購買不超過500億美元的IMF債券。 

  東方早報刊登特約評論員劉濤文章表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承擔維持全球金融穩定重任的IMF因擔心資金匱乏,除打算拋售所持黃金外,還計劃通過成員國增資、發行債券、擴大新借款(NAB)規模等方式將其現有融資規模提高至7500億美元。其中,債券由各成員國自行認購,其優點是可以方便快捷地籌集資金,避免因投票權等問題陷入曠日持久的國家間政治博弈。 

  就購買國而言,IMF債券的吸引力體現在:一是IMF在貸款管理和風險控制方面的記錄歷來不錯,作為債券發行中介,相比其他國際和地區多邊組織更令人放心;二是IMF債券雖主要是短期性質,其收益性一開始可能低於美國國債,但在安全性和流動性方面并不低;同時其利率參照SDR利率(特別提款權利率,大致是根據美、德、日、英、法5國金融市場短期利率加權平均計算而得——編注),待世界經濟穩定複蘇後,收益也將隨之上升。總體來看,不失為一個可部分替代美國國債的投資對象。 

  在歐美的極力主張下,IMF試圖將債券認購與投票權改革等問題區隔開。但在部分新興大國眼中,支持IMF債券的發行,本身就是體現其對國際社會所做的貢獻,因而未來在投票權、領導人推選等制度改革議題上,或許能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 

  因此,在G20倫敦峰會開幕前,印度、俄羅斯、巴西等便鄭重承諾,若IMF決定發行債券,將考慮積極購買。相對而言,歐美的立場并不積極。不過,在4月下旬結束的IMF暨世界銀行春季年會上,新興大國要求IMF發行債券的動議最終獲得通過,首批債券預計最快將於今年年底前問世。
 
  文章分析,對於中國而言,購買IMF債券本身的吸引力外,恐怕更看重其對於外匯儲備資產安全的意義。據估算,目前美元資產在中國2萬億美元的龐大外匯儲備中所占比重超過70%,已成為高懸於中國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更令人擔憂的是,中國還在不斷增持美國國債,僅3月份就增持了237億美元。 

  因此,對衝風險、尋找美元資產之外的替代選項,一直是困擾中國外匯管理當局的頭等大事。但從近年來的實踐看,這方面的努力已經取得一些顯著成效。例如,2003年至今,中國的黃金儲備便在不為外界所察覺的情況下悄然從600噸增至1054噸;而2009年以來,中國通過向俄羅斯、委內瑞拉、安哥拉、哈薩克斯坦和巴西五國提供總額合計450億美元的貸款,有望在今後15-20年內每年穩定獲得3000萬噸原油的供應;同時,一些央企也利用這次金融危機,化危機為機遇,在海外購買礦產資源、并購企業等方面都不無斬獲。 

  然而,世界上并沒有一種投資方式是可以一勞永逸或無限複制的。當全球經濟出現些許複蘇征兆時,國際油價、鐵礦石價格便出現快速反彈;同時,中鋁收購力拓股份的雄心也終因政治阻力和經濟環境改變化為泡影;而2008年美元匯率波動所導致的衆多央企套期保值浮虧事件,更警示我們,對美元資產和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儲備的投資切忌過於盲目衝動,要學會審時度勢、趨利避害。但這無疑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此次中國宣布購買不超過500億美元的IMF債券,既表明對這一新生事物興趣濃厚,又顯示出足够的謹慎態度,即希望各種儲備資產保持一個最優比例。未來除IMF債券外,中國還應繼續擴充外匯儲備庫的品種。例如,可推動東亞各國擴大亞洲債券的發行規模;除了常規的政府債券外,還可以考慮在主要資本市場上購買藍籌股,或購買通脹保值債券(TIPS)以應對即將到來的新一輪全球通脹或滯漲。
 
  至於新興大國期盼通過IMF債券實現更宏大的戰略目標,短期內恐怕還不太可能。假以時日,隨著這些國家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不斷壯大,對國際貨幣和金融體系改革提出更成熟、更可行的政策建議後,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而購買IMF債券,或許正是撬動舊世界經濟格局的第一根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