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城市化需要更多制度跟進

http://www.CRNTT.com   2009-06-17 16:14:43  


 
  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為何至今沒能全面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滯後和不完善無疑是關鍵一環。改革開放以前,城裡人大多都在國有、集體所有制單位就業,各項社會保障都由所在單位提供,即所謂的“靠公家”。而廣大農村人口的社會保障基本上是依靠土地解決。社會保障體系被分割為城鄉兩個完全獨立的體系。除了少數政策照顧和農民子弟通過考學獲得幹部指標成為城裡人,農村人口并不存在大規模向城市遷移的情況。改革開放以後,城市化激發了城市活力,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繁榮壯大,城鎮人口快速增長。農村勞動力湧入城市既是農民勤勞致富的主要門路,也為城市發展帶來了急需的人力資源。用工制度的靈活多樣,與失業、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體制的不匹配、不適應甚至脫節缺失問題日益凸顯,勞動者權益沒有得到全面有效維護,惡意侵權現象的存在威脅社會穩定,影響社會和諧。

  與此相應,城市管理理念、制度的改革創新力度,也存在諸多不適應城市化進程的問題。城市應該是創業者的天堂,從基礎設施的便利到各種服務保障措施,城市的管理方式應該最大限度地以人為本,以創新為本,為各種層次的人才實現自我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提供便利條件和制度支撑。但客觀地看,無論是大學生自主創業,還是小商小販擺攤謀生,從辦理執照、貸款融資,到申請攤位、減免稅費,較高的制度成本和僵化生硬的管理方式都成為一道道令人生畏的障礙。

  城市化進程要推進,問題肯定要改,可改起來談何容易。戶籍改革、社會保障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改革城市管理,這一項項、一個個改革哪一個不是涉及人員多、社會影響面廣,牽一發而動全身?單兵突進、盲目冒進,不僅不會解決問題,反而會引發多種問題,令改革舉步維艱,陷入被動;相反,精心統籌,搞好試點和配套銜接,積極穩妥地推進各項改革,恰能在點滴改善中孕育制度飛躍,在漸進式探索中避免社會動蕩,降低改革成本,雖然不大會一步到位,但卻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最終實現體制機制的創新和完善。

  事業單位全員聘用制改革,養老保險覆蓋人群逐步擴展到事業單位、農民工群體,醫療保險替代公費醫療試點,以及一些城市鬆動戶籍管理、降低准入門檻的努力,都在為城市化可持續發展打下制度基礎,注入制度活力。不可否認,這正是在重重困難中,中國城市生產總值和人均收入依然能够連續多年保持10%以上增長率,城市居民的居住條件、受教育機會以及醫療、失業、養老保障等均有大幅度改善的重要原因。

  正如《城市藍皮書》中所言,城市作為我國國民經濟活動的主要載體,已經成為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核心力量,成為決定政治穩定、民生進步和環境可持續的關鍵因素。依靠制度演進推動城市發展,我們對中國特色城市化發展的前景充滿信心。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