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交行董事長:危機難改金融四大趨勢

http://www.CRNTT.com   2009-07-01 10:49:27  


 
  此後的金融創新浪潮和金融業大發展,推動了兩次產業革命和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而在以1929年股災為導火索的大危機之後,世界各國又進入了嚴格的金融業分業經營和全面管制時代,金融創新受到抑制,金融業的發展也較為緩慢和沉悶。

  戰後,為規避監管,金融機構又開始不斷創新,一直延續至上世紀90年代,金融創新浪潮高潮迭起,產品創新、工具創新、市場創新、交易方式創新、服務創新、制度創新等層出不窮,極大地提高了金融效率,推動了全球金融業的快速發展。但也引發了數次危機,最為典型的如拉美金融危機和亞洲金融危機。

  對此,各國政府紛紛調整監管體系,建立統一監管機構,加強對風險的全面管理和控制。但金融創新並沒有隨之停息,誘發這次危機的衍生金融產品從新世紀之後開始快速興起。

  因此,從整個金融業發展的歷史看,創新與危機都是歷史常態,對於創新誘發的危機,最終還需通過監管創新、制度創新來糾正偏差,化解危機。創新是經濟金融發展的不竭動力,不能因噎廢食,以此作為抑制金融創新的借口。即使這次危機“元凶”的債務擔保證券(CDO)和信用違約互換合約(CDS),其作為金融工具的創新,也只是導致金融危機的一個觸發點。

  對中國而言,更不能受累於美國的次貸危機而停止創新。

  其一,從金融市場發展程度來看,中國與美國仍有較大差距。儘管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金融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但總體上,中國的金融市場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還須加快推進金融改革和金融創新,完善金融體系。

  其二,從金融創新的程度看,美國是創新過度,中國是創新不足。在最近30年的時間裡,美國是金融市場的領跑者。目前在世界金融市場流通的幾乎所有金融衍生產品都出自華爾街。與此相反,相對於中國的實體經濟需求而言,中國的金融創新仍顯不足,金融產品較為單一,服務效率仍待提高,遠不能滿足經濟發展和廣大金融消費者的需求。中國更應該從完善金融市場層次和結構、推進金融工具和產品創新、加大金融對外開放、深化金融改革、創新金融監管方式等多個方面加快突破,為發展尋找新的機遇。

  其三,從創新面臨的風險看,中國深入開展金融創新的風險相對可控。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美國投資銀行的杠杆率為50倍,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杠杆率則高達60倍以上。而中國金融機構的杠杆率則基本在8~12倍的相對合理水平;美國實行金融控股公司混業經營體制,大型金融機構內部經營管理的體系異常龐雜,商業銀行深度介入資本市場。而中國金融業則是以分業經營為主,商業銀行和資本市場基本隔離;美國金融監管體系錯綜複雜,監管“政出多門”,對創新一直持放任狀態。中國“一行三會”的監管體系分工相對明確,監管邊界清晰,對創新有著嚴格的管控。

  當然,也要充分吸取西方國家金融創新的經驗教訓。比如,在創新過程中,始終堅持“風險可控、成本可算、信息充分披露”等穩健經營的原則,不迷信數學模型,不盲目創新;要進一步優化金融機構的激勵約束機制,避免短期利益驅動下的過度創新;要根據金融機構的創新能力,先試點、再推廣,有序開展創新;要加強投資者教育,避免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風險隱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