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警惕經濟過快反彈吹起新的泡沫

http://www.CRNTT.com   2009-07-13 11:31:21  


 
  但是這一判斷從根本上反映了部分國際分析師只看表面現象的通病。確實,中國經濟正在變得越來越市場化,但凡是對中國經濟有深入了解的政界、學界人士都會了解到,起碼在過去十年,中國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能力不僅沒有弱化,反而大幅度增強了。比如,政府財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從十年前的11%上升到當前的21%;隨著銀行和社保改革的順利推進改革,政府的隱性債務已經明顯減少。

  其實,中國政府敢干預經濟活動的能力並不局限於財政措施,更重要的是政府全方位的影響力。比如,國有部門的贏利狀況在過去十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意味著政府有更大的空間引導國有企業推動經濟增長。特別值得指出的是,中國的銀行業在過去十年間經歷了巨大的變革,使不良貸款比例從近40%下降到約7%,與國際上許多國家的情形不同的是,中國的銀行業流動性充裕,資本充足率較高。在多數銀行仍然是國有為主的情況下,政府利用信貸政策調控經濟活動的空間非常大。

  所有這些原因,使得中國經濟在短短的一兩個季度內出現了強力的反彈。但經濟增長走過低谷,並不意味著實體經濟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保得住經濟增長,但就業、企業利潤、居民收入仍面臨困難。在出口市場前景持續暗淡的前提下,產能過剩的狀況在短期內難以緩解。這就意味著儘管現在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再次形成通脹預期,通貨緊縮的壓力很難快速消除。這將給企業贏利造成持續的壓力。

  與此同時,勞動力市場往往是經濟周期的滯後變量。即使經濟增長繼續回升,勞動力市場的狀況將無可避免地繼續惡化。它的最終結果將落實在兩個指標上面:失業率和收入增長。通常實體經濟在開始上行之後,失業率仍然會繼續上升,這主要是因為企業解聘或雇員的決策一般會滯後一段時間。如果勞動力市場調整靈活,那麼就業壓力更多地是體現在工資水平下降,而不一定是失業率上升。中國在東亞金融危機期間就出現了類似的情形。工資下降,通貨緊縮的可能性更大,而消費增長則面臨新的風險。這樣綜合起來看,中國經濟非常困難的時期其實尚未過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