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率先復甦拉不動全球經濟復甦

http://www.CRNTT.com   2009-08-04 11:04:55  


 
  文章表示,最理想的境界,自然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同步復甦,一國的進口擴張等於其他國家的出口擴大,由此形成一種正外部性。如果做不到這一點,若世界經濟的一個重要引擎率先復甦,理論上也可以拉動周邊乃至全球經濟復甦。但很遺憾,從實際情況來看,除了美國,無論是中國、歐洲、日本或印度,目前還都難以擔此重任。

  首先,以往美國之所以成為世界經濟主要引擎,主要在於美國國內旺盛的消費力,可以充分吸收世界各國的出口產品;而目前中國居民的消費力遠不足以與美國相提並論——事實上,即便中國加上日本和德國,消費總量也及不上美國。因此,奢望僅占世界經濟總量不到5%左右的中國來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無異於讓一匹小馬去拖動一輛大車。

  在上半年中國城鄉居民收入構成中,增長最快的部分都來自轉移支付。根據一般經濟學常識,這種臨時性的轉移支付通常不會被理性的居民視為持久性收入的增加,而更可能轉化為新增儲蓄。此外,當前各級政府在刺激消費方面較多使用的手段不外乎發放消費券、農機和家電下鄉、汽車以舊換新等,短期效果固然有,但其可持續性令人生疑。顯然,要想真正使居民敢於消費,還是要回到社保、醫保、教育收費、房價等根本問題上來,若這些後顧之憂不得到解決,中國高儲蓄、低消費的格局就很難有實質性改變。

  其次,上半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和庫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7.6%,拉動GDP增長6.2個百分點,無疑是當前推動中國經濟復甦的主要力量,但投資很難成為長期持續的力量,並將不可避免地引發財政透支、資產泡沫、產能過剩等一系列棘手難題;另一方面,從實際情況來看,4萬億元蛋糕中最終能惠及外資的部分也極為有限。 

  再次,從中國的進口構成來看,要想拉動外部經濟增長有兩個可能的途徑:一是能源、礦產品等原材料的進口,二是零部件、中間產品和生產設備的進口。前者的受益方主要是中東、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少數資源國,但從反面效果來看,中國經濟率先復甦,甚至有可能推高全球大宗商品和海運價格,對於其他國家的復甦未必是個好消息;後者受益的主要是處於東亞價值鏈體系上中游的日本、韓國、中國台灣等,但在中國出口難以得到切實改善的情況下,這些經濟體所期待的“復甦”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文章指出,中國經濟復甦,對於其他國家而言,最大的作用,恐怕還在於將其視為一個積極的外部信號,以提振國內信心。但問題是,若這些國家遲遲無法找到一種自我修復動力,則中國經濟復甦不僅不能拉動他們的增長,反而自身也可能因為投資、出口後勁不足而使經濟增速重新趨緩。

  從各方面跡象來看,特別是美、歐各國已宣布不會出台新的經濟刺激計劃的情況下,未來一兩年內全球經濟復甦很可能將呈現出一個慢熱過程。對於中國而言,首先不必輕率攬下拉動全球經濟復甦的重任;更重要的是,從現在起認真落實“擴內需”和“調結構”的任務,只有真正降低對外需的依賴,中國經濟的復甦才是可持續的。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