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出口恢復增長後存在反覆的可能

http://www.CRNTT.com   2009-08-24 10:33:27  


世界經濟復蘇的根基尚不穩定,出口存在反覆的可能。
  中評社北京8月24日訊/2008年下半年,國際金融危機最終演變為嚴重的全球性經濟危機,外需的急劇縮減對中國外貿出口造成嚴重的不利影響,去年11月出現多年來的首次負增長,至今年7月連續9個月出口增速下滑。中國及時採取多項政策措施穩定出口,同時,自今年2季度以來,世界經濟出現企穩跡象,在內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國出口今年3月至7月連續環比多增,7月的環比增速達到10.4%。由於外需的調整,中國的出口在恢復增長後存在曲折反覆的可能。中國證券報發表對外經濟研究所張哲人文章表示,短期內不宜再出台新的出口退稅措施,也不建議使用匯率手段刺激出口,而應繼續推進相關改革,推動外貿增長方式轉變,推動經濟增長主要由外需拉動轉向由內需、外需協調拉動。
   
  出口對經濟拉動作用趨弱

  文章稱,外需是中國出口的決定力量,外需的調整決定了出口對中國經濟的帶動作用將趨於減弱。根據研究,中國出口的85%是由外需決定的,匯率、出口退稅等因素僅能決定20%左右的出口。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1年的美國新經濟泡沫破滅以及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都造成中國出口增速同比下滑,在上述各個時期,中國雖然均採取了多種措施刺激出口,但都無法扭轉出口下滑勢頭,出口最終都是會隨著世界經濟的平複而恢復增長。

  本輪國際金融危機是對全球經濟失衡的強制性調整,美國由房地產泡沫和金融創新支撐的超前消費和透支消費難以為繼,不得不減少消費和增加儲蓄,進口需求大幅萎縮,東亞發展中國家依靠出口帶動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也由此被迫進行調整。隨著金融機構“去杠杆化”過程的推進和金融監管的加強,即使美國經濟最終走出衰退,其消費很難像2003年~2007年一樣帶動世界經濟高速增長,加之全球經濟失衡在調整中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例如,何時能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以及新經濟增長點能在多大程度上帶動世界經濟增長仍無定數,因此,中國出口恢復同比增長後,其增速也將低於危機前幾年的水平,並存在曲折反覆的可能,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趨於減弱。

  當前的外貿政策起到了保出口、保就業的作用,有利於經濟結構的平穩調整。雖然外需是出口的主要決定力量,但是如果不實施當前有關措施,出口必將下滑得更快,造成的就業壓力也將更大。中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較大,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由外需帶動,這種增長模式的風險很高,一旦外需有問題,國內經濟發展就會受到嚴重影響。此次國際經濟金融危機波及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遠超以往,這種風險的暴露也更為明顯。事實上,在危機爆發前,中國已經開始主動轉變這種過度依賴外需的增長模式,實施了出台新《勞動合同法》、調整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和限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等多種政策措施。此次國際經濟金融危機打亂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步伐,特別是由於勞動密集產品在中國出口中占有很大比重,就業和出口高度相關,如果放任出口下滑,雖然經濟結構會向預期方向調整,但這種調整會由於代價高昂而使其效果大打折扣。俄羅斯的經驗表明,經濟結構在短期內劇烈波動會對社會造成嚴重衝擊,往往弊大於利。

  短期不宜再出新出口退稅措施

  文章認為,短期內不宜再出台新的出口退稅措施,應著力幫助企業融資和規避風險。當前出口逐月回升趨勢已基本確立,就業形勢好於預期,使用出口退稅政策保出口和保企業生存的目標基本實現,除非未來世界經濟增長出現大的反覆,否則不建議再出台新的出口退稅措施。使用退稅這種直接影響出口產品價格的措施,除了加大財政負擔外,在世界經濟總體不景氣的背景下,容易給國外貿易保護主義提供借口。

  當前,企業反映國內支持出口的信貸政策作用不大,銀行甚至為了保證資金安全對外貿企業提高了貸款條件,為此,應該切實落實支持外貿企業的各項金融措施,特別是加強買方出口信貸工作。在規避風險方面,可考慮加快實施對外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工作,規避美元匯率大幅波動風險;開拓印度、非洲等有潛力的新興市場,規避作為中國傳統主要市場的發達國家經濟繼續下行風險;通過行業協會組織企業積極應訴,充分利用WTO等平台,規避貿易摩擦風險。

  不建議使用匯率手段刺激出口

  文章稱,不建議使用匯率手段刺激出口,應從全局角度考慮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大量研究表明,1994年的匯率改革確實對擴大出口和帶動國內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隨著中國經濟十餘年的高速發展以及國際經濟地位的提高,有四個方面的問題變得越來越重要:一是能源資源對外依存度加大,能源資源產品淨進口量不斷攀升;二是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未來資本項目有可能由順差轉為基本平衡甚至逆差;三是人民幣區域化進程加快,未來終將走向國際化;四是隨著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度的提高,對國外產品的需求會不斷增加。用貶值手段刺激出口雖能帶來一定的收益,但上述四個方面必然受損,短期看很難確定貶值對國民經濟的最終影響,但從國家發展戰略的角度講,中長期損失大於收益。在危機中,人民幣曾出現過被動升值,中國在壓力下維持了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既體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態度,又符合國家長遠的發展要求。建議未來應在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前提下,推進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推動經濟增長由內外需協調拉動

  文章指出,中長期應繼續推進相關改革,推動外貿增長方式轉變。全球經濟失衡的調整決定了出口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趨於減弱,推動經濟增長主要由外需拉動轉向由內需、外需協調拉動,這是一項長期任務,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和增強國民經濟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外需的急劇縮減只是暫時打亂了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在平穩渡過此次國際經濟金融危機後,應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和外貿出口相關的各項改革,在保持出口產品價格優勢的同時,提高其技術含量,促進數量型出口向質量型出口轉變,並以出口增長方式的轉變促內需的提高。一是繼續推進新《勞動合同法》,扭轉勞動力價格長期低估的局面,提高低收入階層的收入,促進開發國內消費;二是實施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限制環境污染大、能源消耗高和技術含量低的加工貿易項目;三是穩定勞動密集產品出口,促進貼牌生產向建立自主品牌和營銷渠道轉型,促進沿海地區出口向中西部地區出口轉型;四是安排有關政策,鼓勵企業把質量好、價格優的產品轉向國內市場。